第307章 軍功封臣法(第2/2頁)

李翠仙稍稍愣了愣,看著陳德興:“郎君,這轉封之法是為何而設?”

“自然是為了轉封臣下了。”陳德興打了個哈欠,似乎有些疲乏了,“這事兒要細說就復雜了。今晚且說個大概吧,具體的留到明日的光復總設會議上去說……轉封一制就類似於蒙古分封西道、東道諸王。諸王所得之土,皆非蒙古本部,而且諸王也不是空身上任,是帶著各自所受封的部落戶民萬裏就國的。將來,我也會把我的封臣封往異邦,他們同樣要帶著自己的封臣部下就國。這樣就有很多封臣要轉封,必須要有個規矩才行。”

“把臣下封往異邦?”李翠仙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郎君要用這個辦法來應付中土無地可封的局面?”

陳德興一笑,站起身又順手拉了一下李翠仙,笑道:“並不全是,這個轉封法……其實是為了千秋萬代著想,是為了吾華夏之民開拓異邦之土而制定的。將來你我的孩子之中,也會有人被封在萬裏之外的。仙兒,你可知道了?”

“我們的孩子……”李翠仙神情一凜,“妾身知道的,好男兒當開拓四方,就如成吉思汗的子孫們一樣,不可學趙家,只把皇子皇孫養成個百無一用的富家翁。”

……

“諸位,這部《軍功封臣法》前前後後折騰了快一個月了,咱們的大軍眼看就要啟程。這事兒也該有個決斷了!大家如果沒有什麽異議,就照此頒布全軍如何?”

從頭到底將《軍功封臣法》念了一遍,陳德興捧起盛著半杯熱茶的茶盞品了一口,目光幽幽的在屋子裏掃了一圈。因為不是第一次開會討論,有什麽異議都已經討論透了——最大的異議就是地封完了怎麽辦?陳德興提出的“封臣轉封法”似乎就是用來解決這個難題的。

至於轉封到海外鞭長莫及之地的封臣會不會如西周封建出來的諸侯國一般,也不是現在需要考慮的。

陳德興點點頭:“沒有異議?”

“那就盡早將之頒布全軍吧!”陳德興道,“大義司要將宣傳《軍功封臣法》當成重點來辦,要讓北伐軍的將士們都知道他們不會白白流血流汗!

等咱們得了江華島和珍島還有巨濟島,就把島上的田土按照300畝一莊的標準重新劃分,另外再在高麗沿海弄些土地,也照此劃分。統統封給我北伐軍的有功之臣!”

江華島的上耕地不少,總有幾萬畝上下,而且都是經過開墾的良田——那裏曾經是高麗王國30年的行都——如果按照300畝一莊,可以劃分出大約200個功臣田莊。也就是說,有200個功臣可以受封。另外,珍島和巨濟島上面至少也能劃出300個莊子。在高麗沿海弄到土地劃分出三四百個莊子問題也不大。能夠分封的功臣大概在1000人上下。

1000個功臣受封,每人只得到300畝地,當然是不算什麽的。這些土地如果包給高麗佃戶,一年能收個100石租子就已經很多了,還要扣掉上交的年貢,能余個七八十擔米糧就算多了。

可是分封功臣卻表明了陳德興的態度,建立了北伐軍的獎勵制度——這是用制度鼓勵作戰,效果雖然不如洗腦立竿見影,但卻是長期化的。

有了這1000功臣的榜樣,北伐軍的數萬將士便有了奔頭兒,士氣自然可以保持得更久。另外,這1000個受北伐軍將士控制的田莊,也可以成為北伐軍軍糧的來源。即使每個莊子只能收獲100擔租子,北伐軍也能收到(年貢、收購)10萬石糧食。若是再能從高麗國王那裏得到10萬石到15萬石米糧,每年便有25萬石米糧可得,再從南宋、日本購入一些糧食,就勉強能應付20萬軍民的口糧了。

解決了維持士氣和大軍口糧的問題之後,北伐軍這部戰爭機器,便可以全力運轉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