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會李璮(第2/2頁)

李璮沒有出兵,但是對前線的戰局還是頗為了解的。

他嘆息一聲,淡淡道:“才從北面傳來消息,阿裏不哥在開平城下兵敗,現在正在西退,可能會在凈州附近的不剌川過冬吧。不過阿裏不哥的實力雄厚,又有西道諸王相助,忽必烈一時拿不下他的。”

陳德興還是有點失望,阿裏不哥得到了300萬歲幣,收攏了蒙哥所率的主力,勢力應該比歷史上大的多,怎麽會那麽快就敗了呢?

李璮看了眼陳德興:“而且還有你我翁婿二人出手牽制忽必烈,這蒙古二汗之戰,可有的好打了。”

“牽制?”陳德興皺皺眉,“不知李相公準備如果牽制?”

“漢王可聯高麗,襲遼東。”李璮看著陳德興,輕聲說出了自己的計劃,“老夫在益都舉事,揮軍取濟南。而後號召北地豪雄供舉大事。”

益都相公頓了頓,輕聲又道:“實不相瞞,北地群雄之中,已經有不少人和老夫同心。一旦老夫在益都舉兵,他們便會起兵響應的。”

此言一出,陳德興就在心裏面低看了李璮幾分。造反這種事情,怎麽可以寄希望與他人?他人會不會跟隨,全都要看自己有沒有力量!如果想要他人跟隨,就必須展現力量。就如自己在臨安所做的事情一樣!

“何不揮師北上直入燕都?”陳德興很幹脆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相公有8萬之眾,德興有兵5萬。兩下合軍可得13萬眾,直赴燕都豈有敗績之禮?”

李璮連連搖頭,道:“不夠,不夠啊!忽必烈麾下的蒙古軍、色目軍就不下6萬。東道四萬早在成吉思汗分封諸王時就有30個千戶,如今光是一個塔察爾就擁有部民不下20萬,控弦之士不下5萬!若再算上其余東道三王的兵力,忽必烈一方僅僅蒙古、色目軍將就不下20萬。單靠益都和漢王的兵力是打不敗他們的,須得聯合北地豪雄共同舉兵!”

13萬漢人軍隊就一定打不過20萬蒙古軍隊?陳德興對李璮的看法很不以為然,更不相信北地豪雄會為了李璮去火中取栗。

“不如與北地群雄相約先復燕者王,如何?”陳德興道,“如此,北地豪雄或許會紛紛而起。”

李璮一怔,低聲發問:“漢王欲自取燕京?”

陳德興搖搖頭:“吾志不在燕,唯願相公入燕為王。”

李璮應了一聲,把目光投向了李翠仙,李翠仙道:“陳郎欲拒遼東、高麗為跟本,復取江南富庶之土以成帝王之業。今後北李南陳,互為兄弟之國。”

李璮點點頭,卻仍舊不信陳德興無意燕雲。不過面子上卻無半點流露,只是笑道:“既如此,那老夫就去取燕雲之地吧!”

陳德興道:“可以聯絡北地、南朝之英豪,共約先復燕者王。”

李璮又是一怔:“忽必烈耳目眾多,若共約先復燕者王,其必知之,如有準備,則燕京難取。”

沒有這一約,忽必烈就不知道您老人家要造反,陳德興要伐蒙了?

陳德興輕輕搖頭:“有何懼哉?”他笑了笑道:“如今海權在我,高麗、遼東、燕雲各處海口哪裏去不得?忽必烈縱有20萬眾,也不可能千裏布防。況且西北尚有阿裏不哥與之相爭。其如匯集重兵於燕京,遼東、高麗、河南、關中、河東等地必空虛無被。屆時某家取遼東、高麗,相公取河南、關中。然後南北夾擊,何愁大業不成?”

原來取燕京只是個幌子,遼東、高麗才是陳德興真正想得到的。李璮心想:“不過我能得到河南、關中也算不錯了,這樣就能和忽必烈夾河而對。若能得到北地諸侯相助,取燕京當是早晚之事。”

“如此也好!”李璮點點頭,“只是不知漢王準備在什麽時候於諸侯相約呢?”

“就在吾與翠仙、琳兒大婚之時!吾當邀請天下豪傑或他們的使者去江華島觀禮,而後與他們約定此事。”陳德興道,“李相公不如也到江華島一行吧!”

“這是……”李璮蹙眉,“這是要公開反蒙?若北地豪雄不敢,當如奈何?”

陳德興冷冷道:“非友既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