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反動封建(第2/2頁)

現在劉和尚、李翠仙和孔玉都不在濟州府,復興社的總社委員會議就只有6名委員參加,趙復則作為陳德興的謀主列席會議。

舉行會議的地點,還是在濟州府衙署的大堂,兩張吃飯用的大桌子拼在了一起。7個人分別落座,也不分什麽高下。桌子上面還擺了幾盤白面饅頭和一大盆紅燒羊肉,一大缸醬菜,人人面前還擺著碗黃酒——這次的會議,是在晚飯時間舉行的,大家夥兒邊吃邊談。

這樣的議事方式,陳德興的老兄弟們都已經習慣了。新加入的趙復則有點不適應。至於墨影娘這個女神棍,則更加深信陳德興就是明王——連議事的方式都與眾不同,一定是從光明界帶來的……

“濟州島三成的地其實不少了。”黃智深剛剛翻看過濟州府的戶籍還有版圖資料,掌握了不少第一手的信息,所以一提到分割土地,他就開口發言了。

“濟州島的土地總的來說比較貧瘠,只有北部的草原不錯,適合養馬放牧。另外就是濟州府周圍的地不錯,可以作為我們在濟州府的根本。咱們不如就拿這兩塊地盤,濟州的草原用來養馬,作為騎兵的根本……”

“可以把草場、種馬還有母馬都分給老兵、傷兵,讓他們和磨石林掠到的蒙古女人婚配。”陳德興早就有了打算,和寶音公主一起被捉到的千余蒙古女人,現在還押在沙洲。這些女人就是陳德興建立牧場計劃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真金王子帶來的馬匹,這計劃要實現起來還不大容易。

現在嘛,有馬、有牧民、有牧場。這事兒自然是水到渠成,沒有人會反對的。

“濟州府周圍的土地也要好生運用。”任宜江發言道,“兵器所、造船所、火藥所、冶鐵所、鑄幣所都要盡快建起來。從臨安和定海掠來的匠人、民眾也要安置住處。總數可有七八萬人呢!”

“不能都安置在濟州島,要不糧食供應不上。”陳德興道:“濟州島上主要安置匠人、牧民(指退伍的老兵、傷兵和他們的家人),總人數不超過四萬。余下的安置到珍島和江華島。從沙洲過來的諸軍家眷和兩淮民人,也都安置於珍島、江華島。”

珍島、江華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開發的確非常不錯。因為王氏高麗的權臣崔誼采取了“棄陸保島”的抵抗方針,遷移一部分人民到沿海島嶼開墾居住,前後長達30年。現在高麗朝廷雖然已經遷回開京,但是江華島和珍島還是留有許多的村莊、良田和城堡。

歷史上,高麗三別抄軍領袖裴仲孫就曾經據珍島抵抗蒙古,還將珍島上的龍藏裏定為都邑,和蒙古人對抗了近一年,才敗退到濟州島去(裴仲孫本人犧牲)的。

“取江華島和珍島應該沒有什麽問題,可是高麗怎麽辦?他們現在是蒙古的屬國,如果咱們去進攻開京,蒙古人會派兵來援嗎?”

陸虎現在是陳德興麾下頭號大將,腦子裏想的自然是打仗的事情。他想了想,又道:“還有濟州的三姓族長能跟著俺們一起去開京?他們又有啥用啊?”

陳德興拿著個白面饅頭啃了一口,搖搖頭笑道:“蒙古人來援有什麽好怕的?他們的兵少不經我打,若發兵多了,遼東必定空虛,我則趁機取遼東!至於濟州島的三姓族長,用處還是有的,他們必定入高麗久矣,在開京有不少門路。可以替咱們招降納叛……其實我志不在高麗,高麗王只需臣服於我,並且割讓濟州、珍島、江華島、巨濟島,再由我們壟斷高麗海貿就足夠了。”

會議正進行的時候,外面突然想起了腳步聲,然後就是陳德瑞的報告聲音:“將主,有海牛號槳帆船剛剛進港,據他們報告,在濟州島南岸灘頭上發現了一些擱淺的福船,可能是蒲家的人上島了。”

陳德興笑了起來:“又來了些客人!”他扭頭看了看陸虎,“老虎,還能戰嗎?”

“如何不能?大哥,俺這就帶兵去吧他們給您捉來!”

“不必了,”陳德興擺擺手,“明日子時你帶三條槳帆出擊,去把南岸擱淺的船只拖走,拖不走的就一把火燒掉!讓這些人在濟州島上折騰幾日,咱們再去收拾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