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北伐軍(第2/2頁)

而這幾日,在陳德興加緊擴軍的同時。剛剛執掌大權的賈似道也在拼了老命的抓武裝。

先是讓王堅當了同簽樞密院事兼臨安鎮撫使,從封樁庫中撥出10萬貫銅讓他把軍隊擴充到2萬人,還給了侍衛親軍都統制的名分——原來臨安的侍衛馬步軍,凡是沒有參加保衛皇城戰鬥的人員,全部被遣散開革,所以王堅組織的軍隊就是新的侍衛親軍了!

然後,賈似道又讓韓震在守衛皇宮的幾千人的基礎上擴充出2萬殿前親軍!同樣給了韓鎮同簽樞密院事兼臨安鎮撫使的名分,還有10萬貫銅的經費!

此外,還飛檄揚州,調李庭芝帶2萬武銳軍入衛臨安,李庭芝本人則擔任浙東安撫使、知臨安府兼武銳軍都統制——這項任命打破了文武界限,讓一個有學士頭銜的文臣擔任了一軍都統制。

同時,還用趙禥的名義頒下大詔,委任向來忠於大宋的宿將趙葵擔任兩江(江南東、西)宣撫大使、沿江制置使。全權整頓沿江和兩江防務。還任命杜庶、向士壁分別擔任淮西江南東路、江南西路的安撫使,配合趙葵。

六個顧命大臣中也有人外出掌握地方。曾經在福建當過安撫的江萬裏也再次出任福建路安撫使兼沿海制置使。左丞相吳潛則出鎮浙江西路,以宰相兼任浙西安撫、判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馬光祖則外放去了廣州,以參知政事,端明殿學士,拜兩廣安撫制置使。

一番安排之下,南宋朝廷算是將兩江、兩浙、福建、兩廣一共七個安撫使路掌握在可靠的重臣手中,同時又調集招募6萬大軍拱衛臨安。算是在努力穩住陣腳。

對於京湖、兩淮、四川的軍閥們,朝庭也做出了此前難以想象的讓步。劉整出任利州節度使,余興出任益州節度使,呂文德出任川東節度使,呂文煥出任江陵鎮節度使,張玨出任興元鎮節度使,高達出任襄陽鎮節度使,曹世雄出任潭州節度使,張勝出任鄂州節度使,楊文出任川南節度使,夏貴出任淮西節度使,劉雄飛出任梓州節度使,李和出任揚州觀察使,程大元出任真州觀察使,範勝出任濠州觀察使,再加上陳德興的海東、遼東節度使,一口氣封出去15個節度使和觀察使。

唐末五代軍頭橫行的局面,一夜之間就重回了世間!

不過藩鎮和叛鎮還是有區別的,除了陳德興還有更大的野心之外,其余十四個藩鎮之主對於能當上一鎮節度已經非常滿意了。根據唐朝的經驗,只有當朝廷想要削藩或幹涉節度使繼承問題的時候,才比較容易引發藩鎮造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南宋眼下的情況並不比歷史上更壞——歷史上南宋朝廷在劉整叛亂之前,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和藩鎮共存的平衡點,或者說以賈似道為首的朝臣文官,始終沒有放棄恢復以文禦武局面的努力,直到劉整叛亂爆發!而劉整叛亂加上之前賈似道借打算法之名對武臣集團的打擊(也有部分和賈似道不睦的文官被打擊),已經嚴重損傷了宋朝的國防力量。

而劉整叛亂又造成賈似道恢復以文禦武努力的徹底破產,只能依靠安豐一系的軍閥苟延殘喘。但是安豐將門的力量,又不足以抵抗蒙古的入侵。因此才出現了襄陽被圍數年,朝廷都無援兵可派的局面。

到了最後,賈似道勉強拼湊起來的“諸道精兵”十三萬,在丁家州一觸即潰,顯然南宋朝廷也沒有利用蒙古內戰帶來的喘息之機,訓練組織起真正堪用的精兵。

而在當下,南宋朝廷正在組建的6萬“中央軍”看上去似乎要比歷史上強一些了。至少擔當責任的官員,除了韓震不大中用,李庭芝、王堅都算是南宋這邊頂尖的將領了。

南宋朝廷,在臨安之變的刺激下,居然有了那麽一點振作的跡象!

想到這裏,陳德興猛地站了起來,大聲地宣布:“三日後,北伐軍拔營啟程,先赴定海,然後掛帆北上!諸位願隨某直搗黃龍者,請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