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趙失其鹿了(第2/2頁)

過了良久,陳淮清才淡淡道:“倒是一條出路,有兩萬精兵,足以取高麗為家了。若是好生經營,開遼東基業也不是不可能的,若是能得了北地,由北而南,倒是易如反掌!不過臨安這裏也不能完全不管。”

北定南易,南伐北難!這幾乎就是中國歷來亂世之爭的鐵律,至少到南宋為止,還沒有由南平北的例子。南方經營的再好,也只是偏安,北地一旦有雄主出,便能勢如破竹掃蕩南方!

陳德興笑笑,輕輕道:“大人,今次之事,已然若此。孩兒自不能再留臨安,不過孩兒離開之前,有些事情卻是非做不可的。真金、郝經、梁崇儒之流必須鏟除!以文禦武之格局必須打破!朝廷文章取士的規矩……也是應該改一改了,當以武取士!”

“此事……”陳淮清搖搖頭。以文禦武已經不存在了,可是文章取士的背後,卻牽扯到極大的利益,想要動搖可是很得罪人的。

陳德興冷笑:“本朝武力衰微,鼎盛之時都無力克服燕雲,比之強漢勝唐差之千裏。而此衰敗根源,便是文章取士,便是以文禦武!今次孩兒以3000精銳,橫掃行都,臨安10萬文士,皆是無物!此等人物,真是孔子、孟子之徒?真的繼承了先秦戰國之士的傳承?這漢家天下,真能仰望此等無用之人?”

雖然陳淮清有文進士的身份,但他其實還是個武士,一身的武藝,一肚子的兵法,道德文章卻是馬馬虎虎。所以他對以武取士並不反感,若是大宋一早就以武為貴,他陳淮清早就當上宰執了——如果滿朝大臣要比武定高下,他絕對能當左丞相!只是他不能理解陳德興為什麽要多管這份閑事。

陳淮清皺眉:“文士無用,不正方便你取而代之?”

陳德興淡淡一笑:“文士無用,卻能挾持趙氏,只能說趙氏更無用,孩兒不擔心趙家復興。孩兒只是想以此讓天下知之,趙家崇文,孩兒尚武,赳赳武士,皆是陳氏幕府坐上之賓!”

陳淮清恍然道:“文士擁趙,武士擁陳,真是好算盤!”

用後世的話說,文士是趙宋的社會基礎,而陳德興公開打出以武取士的旗幟,便是要將武士拉攏到自己這邊!如果天下武士,都擁陳反趙,那陳家天下就有基礎了,陳德興旗下不再是區區兩萬精兵,而是漢家百萬武士。足夠從中挑選出數萬官員,征集起十萬強兵,掃清天下,取趙而代,自然易如反掌。

當然,要達成這一目的並不容易,現在不過是亮明旗幟。

陳德興又輕輕加了一句:“孩兒年輕,有的是時間。”

這話語雖輕,卻是讓陳淮清一震。心頭忍不住火熱起來。

年輕也是一個優勢啊!陳德興才22歲,而且自幼練武,打熬了一副好筋骨,活到82歲都是有可能的!而當今世上的英雄,有誰能再活60年?趙葵已經70多了,再活60年就是妖怪!忽必烈也40多歲了,自古幾人能過100歲?至於劉整、呂文德、夏貴、俞興這些南朝武人,年紀都不小了,過個10年、20年就該凋零了。

而陳德興卻有的是時間慢慢展布一切,腳踏實地的發展自己的勢力。看他這兩年以來所創出的局面,若能有十倍的時間……何愁不能取趙而代之?

自己說不定還能看到陳家執掌天下的一日!

想到這裏,陳淮清看著兒子的眼神,都有些變了:“不想吾兒有如此雄心壯志!吾當助你一臂之力!”

陳德興一笑:“大人想如何相助孩兒?”

“不知吾兒對臨安朝廷有何安排?”陳淮清捋著胡須,笑吟吟看著兒子。

“臨安朝廷?”陳德興搖搖頭,“不知大人有什麽想法?”

陳淮清思索一下:“不如找賈師憲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