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天道教(第2/2頁)

華人族群在脫離母體對外擴張中的失敗並不是偶然的!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顯然不是華人不夠勤奮,不夠聰明或是太過軟弱。而是出在文化和組織這兩方面!

在陳德興看來,文化上的問題就出在儒學逐步走向文弱化之上,以儒學武裝思想的華人雖然勤奮、聰明、節儉,但是卻不大好鬥。

而且儒學是個偏重於哲學和文學的東西,依附於國內的官僚體系才能生存發展,其本身組織能力幾乎沒有。在海外華人社會遇到危機的時候,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思想或組織可以把所有人都團結起來,而是呈現出一盤散沙的局面。

一盤散沙,哪怕是金沙,也抵不過團結起來的垃圾!而將南番的猴子們團結起來的……據陳德興所知,就是宗教!

“道士,大明觀能不能在高麗、東瀛的漢人中傳教?”陳德興沉默半晌,突然提出了一個人任宜江有些始料未及的問題。

“甚?傳……教?”任宜江愣了又愣,“傳是能傳,但是就怕沒有人信啊……”

道教同樣是一個傳播能力偏弱,幾乎走不出漢人社會的教派。相比之下,傳自印度的佛教就強多了。眼下的南洋、日本和朝鮮,幾乎都是以佛教為國教,大蒙古國也開始尊佛抑道,全真教勢力日微,以八思巴為代表的佛教勢力卻蒸蒸日上。

“怎麽會沒有人信?”陳德興撇了一眼任道士,“軍中不是都信了殺韃子、上天庭了?”

“可……可那是軍中,外面不一樣的。”道士苦苦一笑。

軍中是不能不信,不得不信。圈起來天天洗腦,一洗就是一年多,聰明人都洗傻了!

“那就想辦法讓大明觀的道能讓外面的人相信!”陳德興輕輕敲打著桌面,沉吟道,“復興社當然也要擴張出去,發展社員的。但是大明道也不能落下……鬼神之說可比復興社的大道理容易吸引普羅大眾。

道士,咱們得好好合計一下這個大明道的改革,要不參考一下人家佛教、伊斯蘭教,看看人家是怎麽弄的?”

“參考佛教、伊斯蘭教……”任道士心說怎麽參考?剃光頭還是戴小白帽?

“要有組織!”陳德興其實早就有了想法,“群龍無首不行,人家伊斯蘭教就有一教之主,叫什麽哈裏發的。咱們的道教就沒有這樣的首領,更沒有一個可以號令天下群道的教團。教派的名字不要沿用大明了,這個聽著像是明教……咱們就叫天道教!將來就是天下道門正宗!”

這個目標好像不低啊!任道士皺皺眉,低聲道:“只怕他人不服……”

陳德興哼了一聲:“打到他們服不就行了!”

這樣真的能行?任宜江將信將疑。陳德興則自顧自往下說:“天道教想要發展成天下道門正宗,就必須要有一個能號令全教的教團。還要復興社一樣有各級組織,如總社、分社、支社……在大明道可以叫總觀、分觀、支觀。要實行下級服從上級,全教服從總觀的原則。”

任宜江一皺眉,搖搖頭道:“這樣,這樣一來……這天道教會不會太強了,將來怕不易治理啊!”

這是個問題!宗教太強了就不好控制,而教派太弱又沒有辦法凝聚民眾,沒有辦法成為殖民擴張的工具——歷史上歐洲人的殖民擴張,可不僅僅靠堅船利炮,還有他們的基督教!

陳德興笑著搖頭:“世上事總是有利有弊的,有些事情,眼前是利,將來或許是弊。但是我們的處境艱難,敵人非常強大,必須動員全部的力量。一言蔽之,就是無所不有其極!現在不是看將來的時候,只能顧眼前……驅北虜,復中原,興漢家。至於將來如何,就留待將來吧。”

任宜江和黃智深互相看了一眼,都默然點頭。此時門外突然響起了楊婆兒的聲音:“將主,益都的消息,忽必烈汗已經派他的長子真金南下,親自向官家求娶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