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郝經的道理(第2/2頁)

這道理說得很正,言之鑿鑿。同樣的理,張弘範也有一肚子,不過在霹靂水軍的洗腦大營裏可不敢亂說,要不然準備被人活活剝皮!但是郝經現在是蒙古使臣的身份,自可以放心大膽的放毒。

“……子不言父過,民也勿言國之不公。因為天下沒有絕對無過之父,沒有絕對無公正之國。父有過不是子不孝的借口,國不公也不是民不忠的借口。為人子者當知父母養育之恩,一飯一衣,皆是恩養,當盡心竭力以報。為國民者當知國不存則民難活,只要有飯吃有衣穿就當感激國家君父之恩,不可因為他人過的比自家好一些就以為是國家君父處事不公。”

這話說得大義凜然,在場的大宋諸君都不由眉頭緊鎖。郝經的話……很有道理,而且切中要害!切中的是陳德興極力鼓吹的大漢族主義的要害!

陳德興擡出的是民族,郝經則用國家回敬。大蒙古國內的漢族應當忠於大蒙古,大蒙古是國,忽必烈是君父,愛國忠君乃是天經地義。至於大蒙古國內漢族人的三等人地位,則是不應該計較的。因為國家君父是高於人民的,人民應該為國盡忠,為君效力,而不是和國家君父講條件講待遇。在郝經的道理裏面,北地漢人都是大蒙古國之民,理所應當效忠大蒙古國,效忠忽必烈大汗。

而陳德興的道理,則是將民族擡到了至高的位置之上,把民族和國家的概念合二為一,將漢族和中國等同。如此便將據有北地,對北地漢人實行壓迫政策的大蒙古國至於侵略者的地位。

這兩種道理自是各有千秋,如果讓陳德興和郝經來辯論,估計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的。而李庭芝和留夢炎卻是啞然無語,因為大宋朝廷的立場就是“南北兩國論”,恢復北地的夢早就不做了。在這種情況下,李庭芝、留夢炎當然不能說北方漢地是大宋神聖領土,北方漢人都是被占領土上的宋國人民雲雲的。

至於陳德興的那一套極端大漢族主義的理論,李庭芝和留夢炎雖然知道,但也不以為然,根本不可能拿這種粗鄙不堪的道理去和郝經辯論了。

因而他們倆人竟然一時無語。

郝經得意的一笑,眼光流轉,將在場諸人的表情盡收於眼底。伸出大手,接過了弟子遞過的茶盞,抿了一口。

“蒙古人和漢人,雖有上下之別,但並非不共戴天,實乃是兄弟之族。北蒙南宋,唇齒相依,亦是兄弟之國。雖然有所爭鬥,也是為了一統四海,合兄弟之國為一,使蒙古、色目、漢人,永為一家……”

啪一聲,卻是陸秀夫忍無可忍拍了桌子:“郝學士欲使普天下漢人永為三等漢嗎?”

“如此當然最好!”郝經振振有詞道。

郝經頓了一下,提高了嗓音:“北地漢人雖是三等之人,但是大蒙古國卻是四海萬邦之中頭一等的國,所以我們北地漢人乃是一等國中的三等人,雖然不能和一等蒙古、二等色目相比,但是比起大蒙古之外的弱國之民,不知道要強多少!”

李庭芝和留夢炎都瞪大了眼睛,臉上的怒氣升騰,要不是儒家經典讀多了,自有養氣功夫,大概就要把拳打人了。

郝經卻輕輕一笑道:“這番道理是我們北地漢人的,你們南人不明白也不奇怪。我們也不強求你們明白,但是你們也不該在小報上成天登些汙蔑大蒙古的文章……若是在戰時也無可厚非,可如今已經南北和議,再放任小報胡言,可就要傷兩國和氣了!李安撫、留侍郎,在下說的不錯吧?”

李庭芝冷哼一聲,看著郝經投過來的目光,只是淡淡道:“我們大宋素來是放開言路的,小報上登的東西只要不犯忌,朝廷是不管的!”

“不管?”郝經微微點頭,“也就是說,我們北人也可以在臨安辦個小報說些北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