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首戰告捷(第2/3頁)

王敦於正月初八逆反,而今已去四日,吳興至華亭不過三日路程,羅環卻尚未歸來,碎湖心中忐忑難安,擡頭看了看天時,強忍焦慮,低聲道:“主母,晨陽將中,當起行了。”

“起,起行……”

劉氏撫摸著小劉徵繈褓的手驀然一頓,左右一看,見院外站著李催等人、盡皆神色匆匆,突地想起欲問之事,當即一把拉住陸舒窈的手,緊緊的拽著,急聲道:“我的兒,莫要瞞我,到底何事?為何,為何召回各莊管事?莫非,莫非與虎頭相幹?!”說著,眸子一陣疾轉,一陣心痛莫名襲來,揪住胸口,往後便倒。

“主母!”

“娘親!!”

眾婢大驚,趕緊將劉氏扶住。

陸舒窈水眉微顰,暗吸一口氣,緊了緊端於腰間的手,眸子如水流顧,徐徐掃過院內、外,入目之處,人人垂首。稍徐,小仙子淡然道:“且扶娘親入車,細心照料。”又對李催等人道:“莊中諸事,可曾安置妥當?”

李催將留守,靜待郎君音訊,當即排眾而出,笑道:“少主母但且寬心而往,況乎,佐近不過十余日,李催自可應對。”

“甚好!”陸舒窈點了點頭,搭著抹勺的手,踩著小木凳,踏上牛車,將放簾時,眸子一溜,漫至莊墻。

恰於此時,曹妃愛亦在看她,二女眸光驀然一對,互相欠身含首,須臾,陸舒窈退入簾中,曹妃愛螓首回轉,一眼卻見李越與革緋悄入眼簾,而桃林道中,一騎遙遙插來。

“蹄它,蹄它……”

來騎背後白袍染血若艷桃,待至莊墻下,高高勒起馬首,看著白墻上的嬌艷海棠,大聲道:“回稟小娘子,羅環幸不辱命,潰流匪於野,斬首三千,腰斬匪首,引軍而回。”

少傾,綿綿白袍徐徐展來,曹妃愛細眉輕揚,捧著小手爐的尾指淺淺一翹,嘴角絲巾微微一漾,璇即,念思百轉,千般憂慮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情不自禁的轉目向北……

……

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大帝生辰。

上蔡城中,紙鶯高飛,織素、洛羽各牽一枚紙鶯,提著裙擺來回奔跑於縣公署門口,灑落一地格格笑聲。柔然公主與薛婉兒排排坐,二女蹲坐於門口的石階上,曲膝於懷前,托著香腮,百無聊耐的看紙鶯忽上忽下,聞聽放鶯的人嬌笑不斷。

“劉侯”與“郭郡吏”沿著門前松,爬上爬下,不時扔下顆顆松子於薛婉兒面前,奈何小黑丫芳心悠悠,不知飄向何處。

這時,小綺月提著個小燈籠一崩一崩的來到二女身後,從二女中間探出個小腦袋,瞅了瞅左首,看了看右面,脆聲道:“閭柔姐姐、婉兒姐姐,上元節咯,鬧元宵咯……”說著,抖了抖小燈籠。

“哦……”二女齊齊側首,眸子一瞬不瞬的看著小綺月。

小綺月見了二女的眼神,心中驀然一驚,將小燈籠往背後一藏,輕聲道:“莫搶綺月花燈,此乃遊思姐姐贈的,受人贈物,不容有失!”說著,點了點頭,加重份量。

“哦!”二女回首,繼續托腮,瞎想亂想。

小綺月撇了撇嘴,心想:“人在心不在,悠悠思徘徊,乃是如此乎?”復又瞅了瞅天上鶯,暗忖:“遊思姐姐言,人皆放鶯我不放,但坐樹下如是觀,乃是如此乎?唉呀,好累呀……”眸子一轉,搖了搖頭,提著小燈籠,一步步慢慢搖進院中。

“嘿,江,江小娘子……”

便於此時,長街中傳來一聲喚,小綺月提著燈籠回身一看,小棘奴挺胸掂腹,扛著大槍行來,槍尖指西。

河西,馬鳴風嘯。

“撲,撲撲……”

清脆的撞壺聲回蕩於中軍帳,郭璞神情凜然,緩緩的、虔誠的搖動著龜殼,俄而,目光一定,抖落銅錢三株,細細一陣辯,眉頭微皺,繼而,揣殼於懷,緩緩起身,徘徊來去。

劉濃據案而座,以絲巾緩緩的抹拭手中劍,心中卻思,王敦於何時反?未可得知!縱然得知,亦不可打草驚蛇!然,如今春已至,毒龍勢必起!當持掌中楚殤,斬此盤江長蟲!

這時,郭璞腳步一頓,瞅了一眼劉濃,復看了看荀娘子,疾步上前,揖道:“郎君,此行吉兇並存,不容輕忽!”

“鏘!”

一聲金鐵交接,楚殤已然歸鞘,劉濃長身而起,目光堅定如山,聲音沉穩:“如今,二胡盡撤邊民,據城困關,致使民難南流!豫州赤地千裏,存民不足十萬戶!長此以往,今勢復難存,遑論逐胡復北!危卵懸樹,墜地即亡,莫論吉兇,乃不得不為!”

帳中僅三人,荀娘子座於劉濃下首,聞言,秀眉凝川,細細一陣盤桓,冷聲道:“祖鎮西已亡,吾若乃大將軍,理當趁勢而為。其人若欲兵行建康,勢必沿江兩分。我軍若南下,唯兩途可取,一者入戈陽,渡江夏。一者入淮南,取廬江。然,莫論何途,皆慢月旬!其時,唯恐,大將軍已入建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