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威名遠揚(第2/2頁)

劉濃劍眉緊皺,冷寒著一張臉,拔出腰間楚殤,高高舉起。

北宮高聲叫道:“列陣!”

“列陣!!!”一千五百軍衛當即大吼,盾陣乍起,長刀如林,便欲壓上。

“嗚……”

恰於此時,居於高處的號角手突然吹響了彎角,伴隨著長號聲,一騎踏林而出。

薄盛!

頂盔貫甲,身披白袍,倒拖烏木槍的薄盛!健馬如水泄下,卷起白袍隨風揚,薄盛來到近前,高聲道:“回秉府君,匪首雖未投,然,我等已可安渡!”

“呼……”

劉濃裂嘴一笑,迎上薄盛,半半一拱。如此林匪,最是難纏,總不可真竄入林中,與其廝殺血戰。擅戰者,必惜其力!

“陣列而前!”

“虎虎虎!”

北宮不敢大意,拔出腰刀,引領龜陣匍匐爬嶺,待至嶺上後,一千五百軍衛分列兩側,挺刀持弓,嚴陣以待。微風掃林,嘩嘩作響,待漫長的隊伍爬過山嶺,盡耗時小半日。

劉濃未行停留,攜軍西往,直撲鲖陽。

鲖陽一半在汝陰,一半居汝南,四通八達極其便利,北扼商丘,南控南陽,西接平輿,東連淮南。劉秀興漢後,將此地分封與其妻陰麗華之侄,陰慶,為陰慶侯國。魏晉後,廢侯國為縣,時爾歸屬汝南,倏爾又歸汝陰。

而此地,東西相望的兩大塢主,郭默與趙固,便如同此地歸屬一般,極其微妙且擅變。

永嘉之亂後,鲖陽世族大多南渡於江左,庶族趙氏慢得一步未能渡江,於是便只能攜著族人與部曲四下流竄,不料竟愈聚愈多,待重返此地時,已然擁曲三千,附民過萬。其時,有河內郭默,擔任穎川太守,被胡人石勒一擊即敗,倉皇卸印、棄城逃竄。殊不知其人卻於逃命途中,聚起了一幫流民,輾轉數百裏來到鲖陽,看中此地肥沃,故,再建一堡。

自古有言,一山難容二虎,初時兩堡互伐不斷,且各有勝負。其後,祖逖擊敗石勒,收復北豫州,途經此地時,見二堡過於雄偉,易守難攻。便傳檄二人,不予追究郭默棄城之罪,反命其為鲖陽府君,再命趙固為縣丞,不得再行刀兵!

至此,二人守堡對望,相互戒備、仇視,卻不敢表之以彰。

乾坤白日,深室之中卻昏黃一片。青銅燈冒著煙,吐出一燈如豆,郭默眉頭緊皺,案上擺著數封書信。其一,來自壽春,言明晉仕、華亭劉濃將行經此地,除此之外再無它言。其二,來自慎縣昌氏,言明華亭劉濃陣斬謝浮。其三,來自與其交好之張氏塢主,言明華亭劉氏軍威極盛,一路往北,莫敢於抗。其四,來自燕尾嶺……其五……

“華亭劉濃!”

郭默一聲冷哼,掃袍出案,徐步走出陰隱,直入陽光中,暖陽直照之下,忍不住的眯了眯眼,以手擋光,按劍直行。

其人,年約四十上下,滿臉重紫,蓄著青葉三縷須,著全身華甲,肩披大紅披風。若正面直視,極是威嚴,幾同關羽。因早年棄城時,慌亂之下,腳被牛車輾過,是以行進間,略顯高低不同。

巨大的塢堡宛若城池,高達七丈,長寬不知幾許,遙控官道。郭默穿過刀林箭叢,來到塢墻正面,放眼看去,官道到得此地,猶若蛛網,縱橫交織。然,莫論南來亦或北往,皆可一眼攬盡。

春風拂柳,輕絮漫揚。

郭默看著行人可數的官道,忍不住地再次皺了皺眉,而後,回身看向塢墻下,一排排執刀部曲正蓄勢以待!

往年,石勒之所以容他,暗中,有因。

郭默沉思:“祖豫州,不可擊,不敢擊!而今,若再不擊華亭劉濃,當石勒兵鋒至時,當以何如?”

“當以何如?”

與此同時,往東三十裏外,趙固面對官道方向,喃喃自語:“而今,那華亭劉濃,其勢已明,若擊,恐惡祖豫州!若不擊,恐來日難以應對石勒!我等,該當何如?”

趙固之子,趙愈忽然道:“阿父,那華亭劉濃,高歌北來,暢通無阻。其因在何?概在其人,陣斬謝浮,力取燕尾嶺,威震諸塢!此時,那人再添燕尾嶺薄盛,軍勢更雄!若我趙氏強行截之,必然兩敗俱傷。屆時,若是郭瘸子……”言至此處,搖頭晃腦,意未盡,言已明。

“啪!”

趙固一巴掌拍在塢墻上,眼睛一亮,高聲道:“然也,且觀郭瘸子何如!!若郭瘸子逞強截之,嘿嘿……”

“阿父,此舉,尚未盡妥,我趙氏既欲作壁上觀,何不再添一把火?莫若如此……”趙愈搖頭一把爛羽扇,聲音拖得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