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兩不相幹(第2/3頁)

然也,胡為乎泥中,行路難,便如泥中青蓮,同道中人不求相知相隨,但遇難於險時,理應拔劍而助。

劉濃歸時,車隊迎著風雪再次起行。

雪中行路甚慢,中夜醜時方至錢塘,夜宿《春秋》驛棧,仍是來時所居的那所院落,劉濃站於雪墻下默然靜待,仿佛聽見風雪聲中傳來了縷縷箜篌聲,入懷一探,半截雪紗溫軟且暖。

次日,褚裒邀劉濃至褚氏莊院小住,劉濃婉言相拒,奈何褚裒情真意切,不得不往。錢塘褚氏不愧為中等士族,莊院極大,在錢塘縣城郊外籠得千頃方園。

褚氏的家主褚洽身為武昌太守,是以便不在莊中,褚裒的娘親是孫盛的姑母,孫氏對劉濃來褚氏作客極是上心,不僅命褚裒好生作賠,便是自己也親身接待了一回。對溫文爾雅的劉濃贊不絕口,暗中曾拉著自己的兒子笑道:“近兩月鄉間野外盡聞美鶴之名,今日一觀,直若有過之而無不及呢。汝需學孟聖人,居善地,交善友,切莫學我那不成器的侄兒……”話鋒一變,又樂道:“我兒也不差。竟有謝家小娘看中……”說著,又問起謝真石的樣貌才學來。

褚裒臉上掛不住,灰溜溜逃走。

劉濃在褚氏盤恒三日,委實想早些回家便作別褚裒。當跨出褚氏之門時,未想竟發生一件趣事,錢塘縣的小娘子們聽聞華亭美鶴、醉月玉仙來了,竟紛紛冒雪守在道口,不見劉濃不放行。更有甚者,在雪中嬌聲作歌:“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聲聲情長,摧著劉濃出來。

美郎君無奈,只得踏出簾外,朝著殷切的小娘子們微笑揖手。當此時,風雪漫天,美郎君青冠鶴氅,身姿卓爾不群,若壁似玉,渾似謫仙眷戀凡塵。

“美鶴之美,當不在叔寶之下也……”

“今日一見醉月玉仙。方知他人皆為泥物也……”

“斯美何人哉,直入夢中乎……”

一時間,小娘子們紛贊如紜,隨後一個個的香囊滿天飛。直若與雪花爭艷。來福扯著大布袋,撿著轅上轅下的香囊,笑得極是開懷。

牛車已行遠,車後猶傳來歌聲:“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晉時的女兒們,便是這般,既有身難自己的愁暢,又有傾身縛絲蘿的柔腸。

由錢塘至嘉興,再經海鹽,離華亭便只有兩日路程,來福叫過一名白袍,命其騎著赤蛟先行。劉濃等人則在驛棧稍歇一日,冒雪而行甚是勞人,劉濃與刀曲隱衛自是無妨,但墨璃她們到底嬌弱,理應休整。投棧時,遇見了丁晦之妻陳氏與丁青矜。

丁青矜眉眼如昨,梳著靈蛇髻,襲著一身白底紅梅深衣,腰間縛著兩掌寬的紅絲帶,三角紋幀四散而開,纖細的深衣下擺籠著絲履,溫婉秀麗站在青石院中。

見得劉濃踏進來,丁青矜微微一愣,端著雙手上前淺淺一禮,輕聲道:“丁青矜,見過劉郎君。”

劉濃還了禮,笑問:“丁小娘子怎也在此地?”

丁青矜瞄了一眼劉濃,低聲道:“剛與娘親至余杭而回,正要前往拜訪劉伯母。”

“劉伯母?”哪個劉伯母?劉濃神情竟然一怔,一時間未想起她的劉伯母是誰。

丁青矜撲扇著睫毛,答道:“華亭劉氏,劉伯母。”

“啊!這……”劉濃澀然,現下華亭劉氏與余杭丁氏乃是通宜,丁青矜稱娘親為伯母理當如此,而自己竟將此事給忘了,怎不羞慚。

“青矜,汝在與誰言……”

便在這時,陳氏邁出室來,臉上神情似有不喜,待看清廊下院中的劉濃時,眼睛驀然一亮,喜滋滋地笑道:“原是劉郎君,劉郎君可是至會稽而回?”

劉濃深深一個揖手,持的是晚輩之禮,答道:“劉濃,見過丁叔母,劉濃正是自會稽求學歸來。”

陳氏笑道:“站在雪中說甚,快快進屋裏,莫要凍著。”說著便請劉濃至她們的室中避寒,而陳氏眼裏滿滿的都是贊賞,會稽那邊的諸般見聞,已經遙遙傳至吳郡,由秋至冬,盡是美鶴的美名與高逸之事。

劉濃揖手道:“叔母且入室安待,稍後劉濃便來見過。”

雖說兩家乃是通宜,但怎可就這樣進女子內室。劉濃稍事潔整後,在院中明堂見過了陳氏。

陳氏笑道:“這雪下得好,若非此雪,還遇不著劉郎君。明日,咱們正好一同前往華亭。”

殊不知劉濃尚未答話,丁青矜已搶先說道:“娘親,劉郎君剛求學歸來,想必回莊也有諸多繁雜事體,莫若我們稍待幾日再去吧。”丁青矜心細如發,見劉濃雖然盡著禮數卻帶著淡淡的隔閡,心中又氣又惱,暗想:早知你這只美鶴驕傲著,可我丁青矜也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