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拜將出征(第3/4頁)

在祭壇的正前方,又設了一處拜將台,並不奢華,甚至很簡樸粗爛,這是大楚的規矩,拜將台乃是拜將之用,而國家要拜將,顯然是出於危難之中,容不得奢華。

拜將台上,立著一面巨大的“楚”字旗,身著盛裝的群臣分列在拜將台兩側。

左邊是文臣,嵐蕪卿,王德昭,何儒會等人自然在列;右邊是武將,排頭的便是薛破夜,身後乃是宋飛,後面是其他一幹武將。

薛破夜金盔金甲,宋飛銀盔銀甲,兩人神情肅穆,陽光照耀在一金一銀兩具盔甲上,折射出炫目的光芒,相映成趣。

一陣鼓樂聲響,小皇帝在眾侍衛的簇擁下,走向了拜將台,司禮官已經大聲喊道:“吉時已到,天子拜將!”

小皇帝走到薛破夜和宋飛身邊,二人便跟隨著小皇帝走上了祭台。

遊少卿手中捧著金黃色緞子包裹的大印兵符和封詔文書跟在身後,也一起上了拜將台。

在台下群臣和眾將士的目光中,四人登上了台頂,薛破夜和宋飛跟隨小皇帝向南祭天,口中禱告著。

祭完天,薛破夜和宋飛跪在小皇帝的面前,恭敬聽封。

小皇帝從遊少卿手中接過大帥印和兵符,交到薛破夜的手中,溫言道:“北伐軍統兵大元帥接印出征,願你二人盡忠報國,凱旋而歸!”

“萬歲萬歲萬萬歲!”二人齊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乾坤一統,令及四方。今有北方不順,伺機欲動,朕欽命薛破夜為北伐軍大帥,宋飛為北伐軍副帥,領兵北進,以振天子之威,造黎民之安。茲令全國子民,齊心合力,共盼北進功成!欽此!”太監接過遊少卿傳過來的詔書,高聲宣讀。

群臣已經眾將士齊齊跪倒:“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響徹廣場,遠遠傳了開去。

小皇帝湊近薛破夜,輕聲道:“師傅,徒兒本想隨你一同出征,可是京都總要有人鎮守,所以北伐一事,全賴師傅了……師傅,你……你要保重……徒兒等著為你凱旋接風……!”說到後來,聲音竟然有些哽咽。

薛破夜心中嘆息,也低聲道:“聖上,臣走之後,你自己也要處處留心,不要輕信任何人,丞相忠誠,是你的手臂,可親之信之……臣此番出征,必定全力以赴,聖上不必掛念!”

大楚承慶元年九月十八,承慶皇帝拜薛破夜為北伐軍大帥,揮師北進。

薛破夜跨馬揚刀,領著三千步兵和一千騎兵,浩浩蕩蕩地開赴泰州,那裏有將近三十萬官兵在等待著他的統領。

泰州位於大楚北部偏南,與青州不過三百裏路途,屬於大楚的一個較大州府。

從十天前開始,就有各地開拔過來的軍隊,如同潮水般湧向了泰州,在泰州城外三十裏地安營紮寨,營營相接,氣勢磅礴,兵士們也大都是一副傲然之色。

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軍隊加入到營地之中,到薛破夜率領四千兵士進入泰州城時,泰州外的軍力已經超過了二十萬,行營連接上百裏。

薛破夜到達泰州城時,泰州府尹薛木隆就滿面愁容紅著眼圈告狀:“大帥,那些家夥太不像話了。成日裏打架鬥毆,遊手好閑,弄得泰州雞飛狗跳,老百姓沒個安生,卑職懇請大帥做主,好好懲治一番那幫沒規矩的家夥。”

薛破夜冷笑道:“薛大人,本帥是來統軍的,不是來聽你發牢騷的,我聽說你的泰州軍以主人自居,時常挑起事端,你可別告訴我沒這回事。”

宋飛也粗著嗓子道:“薛木隆,西北軍情如何?可有異動?司馬大人前往雍州,如今可有消息回來?”

他連續發問,薛木隆一怔一怔。

“回副帥,前兩日剛剛得到消息,雍州軍已經集結到與沂州交接的沂河邊,看樣子,隨時都會過河攻擊沂州。”薛木隆小心翼翼地回答:“不過司馬大人尚未傳來任何消息。”

這個“副帥”的稱呼,讓宋飛的臉色變了變。

“沂河這邊,沂州可派人駐守了?”薛破夜皺眉問道。

薛木隆稟道:“沂州有兩萬軍力,已在河邊布下了一萬軍力,大都是弓兵,防止西北軍渡河。”頓了頓,道:“不過依卑職之見,即使在沂河部下了防軍,可是一旦西北軍強渡沂河,沂州軍未必能抵擋得住,而西北軍若真的登上南岸,那麽以沂州城中的兵力,遠不足以與西北軍抗衡,到時形式只怕是相當危急的。所以大帥還需早定戰略,防患於未然。”

“沂河邊,西北軍有多少兵力?”宋飛沉聲問道。

“大概有兩萬人。”薛木隆苦笑道:“不過大帥和副帥應該明白,這西北軍的戰鬥力,遠在我軍之上,雖是兩萬人,但是要防他的兩萬人,我軍若無四五萬軍力,實難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