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京都那一場愚蠢的刺殺(第2/4頁)

穩定,一切都要穩定。

當然,四門提督府的侯靜宗侯大人肩負重任,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衙門,平常時候是顯不出它的重要的。

國泰民安君主聖明之時,這個衙門或許十多年都不會有什麽重要差事,用那些私下裏犯忌的話說,四門提督衙門,只是一個看門狗式的衙門,而四門提督,也就是看門狗的頭子了。

可是一旦京都有變之時,四門提督府卻又是最為關鍵的衙門,沒有他們守好門,誰能夠保證外面的威脅不會給予京都致命的打擊。

皇帝陛下重症在身,京都暗流湧動,京都府和都察院的幽靈和紫衣們竭盡全力穩定著京都內部的局勢,利用明的暗的一切的手段,將任何異動抹殺在萌芽之中,而四門提督府重兵把守著京都四門,用侯靜宗的話說,即使門被推到,也要用屍體擋住任何敢於闖進京都的逆亂。

軒轅仇對於皇帝陛下的忠心是沒有人去懷疑的,他一手控制的京都守備軍,在這個時候也都完全警覺起來,重兵環城,一副如臨大敵的氣氛。

不管會不會出現所謂的兵變,這些職責所在的人物,都必須辦好自己份內的差事。

大楚德慶十八年三月十八淩晨,在乾清宮有著眼睛的貴人們終於清楚了一件事情,大楚國的一代帝王,那個陰冷而雄才的德慶帝,帶著未了的諸多事情,靜靜而去。

這當然是一件足以震動天下的大事,可是這件事情的傳播只是很有效地控制在宮裏很有限的極少數貴人的耳目裏。

誰都知道,這個時候一旦被外面的勢力確定皇帝陛下歸天,那麽該有的和不該有的爭端就像洪水猛獸一般,在一瞬間翻滾上來。

毫無疑問,群龍無首只會是混亂的根源,此種情況下,必須要確定一個新的龍頭,一個新的大楚帝君。

非常時期之下,太後在一份詔書上蓋下了皇帝的玉璽,這是一份極為特別的詔書,不太多的詔令中,只有兩個意思。

第一,被幽禁的太子在第一時間解除軟禁。

第二,皇帝陛下遺詔,一旦有變,太子當極速登基,滿朝文武有反駁著,以亂黨之名誅殺,誅滅九族。

這是在皇帝陛下歸天當夜,太後一手制出的詔書,於是太子殿下也在當夜便被放了出來,隱忍的太子黨們也在這一刻從地獄升上了天堂,在太子確定皇帝陛下確實死的透透之後,立刻在太後的支持下,召集了翰林院大學士嵐蕪卿,舒正,四門提督侯靜宗,京都守備軒轅仇,京都府尹魏山泰,都察院右都禦使李子甫等一幹京都實權人物,進行了簡短的說明。

這些人隱隱都知道了皇帝陛下歸天的事情,只是這件事情異常含糊,至今宮裏也沒有發出皇帝陛下歸天的消息,這一次召見,是太後和太子聯名所召,至少在太後和太子看來,這一群人尚屬可控制勢力,京都變故之下,太子要想穩如泰山,這些人不得不收攏。

李子甫是都察院右都禦使,誰都知道,他是太後最親近的臣子,也是太後最忠心的奴才,他手下的鐵一營和鐵二營兩大特務機構,在這一天瞬間就成了太子的部下。

嵐蕪卿,舒正,大楚文官中最有威望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掌握著京都輿論的走向。

至於此時最重要的四門提督侯靜宗,京都守備軒轅仇,皇帝陛下生前,那是誓死效忠皇帝陛下的,如今太後能夠拿出蓋有玉璽的皇帝詔書,不管皇帝陛下如今龍體如何,但是作為皇帝陛下的母親,有足夠的資格和影響力讓他們宣誓效忠。

只是有兩個異數讓太後很不高興,讓太子很不愉快。

都察院左都禦史譚子清與羽林營總衛滕熙豐!

誰都知道,這兩個人,一暗一明掌握著京都最恐怖的兩大勢力,可是在皇帝陛下朝堂吐血開始後,這兩名國之大臣竟是出奇地一致患病,按照流傳的說法,兩位大人是眼見皇帝陛下龍體衰弱,傷心過度,以至於傷身,都臥床不起,貌似連站也站不起來了。

這種連小孩子也不相信的蒙人鬼話自然也不可能瞞過太後和太子。

雖然很憤怒,但是這個時候,太後以及太子也沒有做出過多的反應,只是遣人上府,代為問候。

等大局一定,再收拾這些老家夥也不遲!

眼見用不了幾日,等到京都所有的局面都得到控制,確定不會出現任何意外,太後便會詔告天下,大楚德慶帝日理萬機操勞過度而龍駕歸天,由太子登基接位。

太後老成持重,太子更是意氣風發。

嵐蕪卿等一幹臣子雖然心內各有心事,甚至有些臣子都覺得太子的秉性實在不配為人之君,但一來有太後的撐腰,二來為了大楚國的穩定,臣子們也只得在內心深處勉強自己接受這個即將成為現實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