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天下第一神功(第2/2頁)

一句話說完,西門慶頭也不回的往門口走去,他有十成十的把握,這位十五歲的少年會叫住自已問計。

“站住!”

果不其然,趙楷叫住西門慶:“若父皇真是這種意思,本王應該怎麽做?”

西門慶緩緩轉過身來,遠遠行了一禮:“做一件別人都想不到的事情,證明自己。”

趙佶把自己這個三兒子弄成提舉皇城司,本來就是向文武百官,也是趙楷,下了一步試探性的棋。

正如西門慶所說,不管皇城司做得如何,只要能恪守本分,官家便會乘機褒獎,因為這是自己這個三兒子能力的展示。

基本上也就是這個意思:老蔡、老梁,你們看看俺這個兒子,能力不錯罷!

所以無論明年如何,只要趙楷做出讓別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不管是不是和皇城司有關,都可以讓趙佶滿意,繼續下一步棋。

趙楷恍然,似乎已經有了主意:“原來如此!”

這位十五歲的少年已經明白,西門慶也不用多說,當下告退,飄然離去。

嘉王趙楷看著這“詭計多端”的皇城使離去,暗道:“明年卻正好是輪到會試...正可大展身手。”

...

...

皇城司開始密切關注泉州等地的時候,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原先的明教浙西舵主方臘已經接任了教主一職,為第九代教主。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方臘並沒有在泉州停留許久,而是辦完了老教主鐘萬仇的後事,就秘密北上,回到了浙西。

這就意味著,泉州不再是明教的中心,而是降級成一個分舵。

而老教主之子鐘相,被任命為泉州分舵舵主,繼續在泉州幹事。

這消息讓王倉、余五婆等支持方臘的舵主欣喜,畢竟他們多半都離浙西不遠,明教中心挪去浙西,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一件好事。

王宗石之流疑心重重,不過鐘相為方臘作證,再加上那象征著教主身份的羊皮確實到了方臘手中,他們也是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方臘成為第九代教主,除了慣例的發展教徒等指令外,第一個命令便是除去鐘相外所有舵主去睦州,商量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方臘是在老教主鐘萬仇的墳前向眾人宣布這個命令的,讓王宗石等人疑惑的是,為什麽不在泉州就把事情議了,非要等回到睦州?

但這畢竟是新教主的第一條命令,沒有人敢反對,縱然不情願也不得不前往睦州。

王宗石的想法是:“就算姓方的膽子再大,也不可能老幫主屍骨未寒,就猛下殺手,把不聽話的舵主全部幹掉吧?”

他們不知道的時,方臘要回去睦州,是因為有幾個人在睦州等著他,而且還帶來的最新的進展情況。

方臘一在睦州現身,這幾個人迅速的出現在了他面前。

“恭喜方兄弟!”說話的是個胖大和尚,聲若銅鐘:“有明教教主身份,振臂一呼,教眾不下十萬,大事可成!”

“元覺大師,你回來的正好!”方臘喜不自勝:“這幾個人中你去的最遠,居然能及時趕到!天助我也!”

這胖大和尚不是別人,正是假稱“圓覺大師”,拉攏沒羽箭張清的寶光如來鄧元覺!

鄧元覺本來是歙州僧人,和方臘相識多年,也使一杆禪杖,有萬夫不敵之勇。

剩下數人也齊聲賀道:“恭喜!”

方臘一一掃過,連同鄧元覺在內共有五人,正是:

歙州石匠出身的王寅,慣使鋼槍,神出鬼沒,萬夫莫當!

寶光如來鄧元覺!

福州人氏石寶,刀法精奇,又有流星錘百發百中!

方臘自己的侄子方傑,慣使一枝方天畫戟,兵馬嫻熟!

龐萬春,人送綽號“小養由基”,箭無虛發!

“有你等五人助我,何愁大事不成!”方臘大聲道:“如今方某已經是教主,你等五人便入教來,占據高位,也好行事!”

眾人齊齊躬身道:“見過教主!”

方臘便封王寅、石寶、方傑、龐萬春為明教四大護教法王,而鄧元覺為光明使,又取出那塊羊皮給眾人過目。

“此乃歷代教主隨身之物,其上記載了一門神功,名曰乾坤大挪移。”方臘道:“但老教主有言在先,不可隨意修煉。此乃本教最大秘密,你等牢記於心。”

眾人知道方臘這麽做,是將此秘密分享,以表示對眾人的信任,紛紛發誓保守此秘密。

方臘收起羊皮微微一笑:“那麽把你們這段時間的成果都說出來,大家議議接下去該如何做。明教的舵主,過些時日便來這裏開會,正好可將大事公布出來。倒是你等五人暗自警惕,又不從者,悄悄格殺了便是。”

眾人均是心中凜然,也明白做大事必定要如此,一一領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