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蕭睿新政(一)(第2/2頁)

門外,蕭睿默然站在回廊中,李琦三人的對話他傾聽了良久。

沉默良久,他再也沒有任何猶豫,邁步進去。

這些日子,無論是對於大唐還是對於他個人以及蕭家的前途命運,他考慮了很多很多。當皇帝還是不當皇帝——在非彼即此的單選題中,他最終還是決定做回自我。

什麽都不重要,唯有自我最重要。他雖然很想體驗一下高高在上的皇帝生涯,但作為一個來自現代社會的穿越者,他很明白,一旦他當了皇帝,他就同化在了漫長的歷史潮流之中。頂多,是為後世留下一個虛無縹緲的皇帝印跡而已。

跟歷朝歷代那些有為或者昏庸的皇帝,在本質上說沒有任何區別。而他的子孫後代,將來肯定也會面臨著來自其他人的驅逐和篡奪——一如李唐篡奪了隋朝的江山。

既然有能力給這個時代或者說給這個國家留下一點什麽,那麽就改變或者嘗試改變一些吧。

但前提是必須要自保。這是他穿越人生中的最大也是最高的目標,如果不能將自己和自己的親人們脫離危險的境地,他寧可選擇犧牲自我篡位當皇帝。

不當皇帝又要保全自己,無非是要限制皇帝獨裁的權力。因而,他想起了後世西方社會的君主立憲制。在大唐推行君主立憲,他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似乎很不現實,甚至可以說非常瘋狂。

但經過了充足的考慮之後,他認為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最多元的一個朝代,國民對於外來事務和新生事物的認同接受能力,要遠遠強於後世禮教森嚴的宋明時代。武則天能當女皇,包括李隆基能納自己的兒媳婦為貴妃,其實都是表征。

當年清末梁啟超康有為等人推行的維新變法之所以失敗,根子在於當時的光緒皇帝他的威望和手中的權力無法順利推行當時的新政。而如今,蕭睿自覺憑借自己對於大唐朝政的掌控,推行新政或者也不無可能。

至於國情,蕭睿覺得這完全是一個觀念束縛問題。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國家同東方一樣被統治在封建神學的黑暗之中,並且當時的文明也是以農業文明為主,農業人口在當時一樣占人口的絕大多數,但人家也一樣探索出了淺顯的民主共和體制。外國人行,中國為什麽就不行?

蕭睿覺得可以嘗試一下。當然了,他畢竟不是政治狂人,他也明白,拿來主義和生搬硬套是要害死人的,他要推行的是新政而不是“君主立憲”,只是想要借鑒一點君主立憲的思維理念而已。

經過數日的思考和梳理,他心裏的改革新政計劃基本有了一個雛形:簡而言之,就是重修大唐律,依舊沿襲和尊重皇權,但通過強力手段進行政治體制改良,強化行政執行權力和司法權力,逐步讓皇權在無形中有限化。

這其間,有兩個最重要的地方:其一是保留和部分保留皇族和貴族的特權,否則新政的阻力便會太大;其二是在可能的範圍內賦予普通民眾更多的權利,譬如土地。

所以,蕭睿心情漸漸開朗淡定起來。歷朝歷代都有推行新政的先例,只不過他所要推行的新政力度有些稍大罷了。作為一種探索,如果成功,蕭睿覺得那真是應了後人的一句套話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萬代。

當然,作為改革,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敗的可能。最壞的結果,無非是新政失敗,一切恢復既往——但是,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蕭睿會義無反顧地登臨皇位。無他,為了自保。

※※※

蕭睿突然出現在眼前,李琦有些錯愕,他張了張嘴,卻沒有說出話來。

蕭睿淡淡一笑,深深地望著李琦,突然躬身一禮,朗聲道,“蕭睿拜見皇上!”

這一聲“皇上”,讓李琦三人驚喜交加。蕭睿瞥了武惠妃一眼,見她多少有些驚喜的神色,不由暗暗嘆息了一聲。

“姐夫……”李琦激動地竄了過來,一把抓住蕭睿的手。

蕭睿微微一笑,繼續淡淡道,“皇上始終是皇上,蕭睿始終是蕭睿,這一點,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