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安祿山獻舞(第2/2頁)

而正因如此,大唐皇子的奪嫡之爭就變得形勢更加復雜化:盛王後來居上,隱隱有壓過慶王和壽王之態勢;但慶王經營多年根深蒂固,想必也不會那麽容易放棄;而李瑁雖然看似已經沒有了參與競爭的實力,但卻也不會放棄,結果難料。

或許正因如此,作為這場權力遊戲的設局者,大唐皇帝李隆基這才不計成本地開始大量扶植世家大族,以希望長期受到李林甫打壓的世家一系能夠重新崛起,對李林甫的強權重新展開制衡,同時也為李瑁“起死回生”奠定了某種基礎。

李隆基的這種近乎瘋狂一般的權力遊戲,讓蕭睿感到異樣的憎惡和憤懣。因為這樣,只是滿足了皇帝一個人的權力欲望,但無論是對於大唐百姓和大唐天下,都不會是一件好事。

他在玩火,搞不好要玩火自焚。蕭睿在心裏默默地腹誹李隆基。

※※※

距離開元二十四年的上元節還有兩日。對於長安的百姓來說,這今年的上元節與往年沒有什麽不同,照樣是花燈照看、歌舞照跳、酒宴照飲;但對於大唐朝廷來說,今年的上元節卻有著別樣的意義,大唐朝廷要在上元節的第二日,舉行盛大的上元四夷宴,招待那些趕到長安來朝拜天可汗的四方蠻夷的使者甚至是王者。譬如什麽西域諸國,新羅,南詔,等等。

連日以來,長安城數十個城門洞開,鴻臚寺的官員們頻繁地出入於城裏城外,引著一隊隊異族使臣隊伍進入長安的驛館。

同時,宮裏還流傳出這樣一個消息:說是在上元節四夷宴上,李隆基將會讓某一皇子代替自己,賜宴蠻夷使臣。這意味著什麽?對於政治敏感性極強的大唐臣民們來說,這意味著儲君的人選,還意味著代替大唐天可汗宣化四夷的無上榮耀。

這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是怎麽就傳出來的。蕭睿甚至是覺得,這又是李隆基暗中搗的鬼。或許,正是為了“驗證”這則傳言,李隆基旋即又下詔,讓各皇子、諸公主在上元節頭夜的宴會上“獻禮”助興。

或許,這不過是李隆基的一時興起。

但即便是這種虛無縹緲的跟稻草一樣無力的“機會”,也極大地調動起了皇子公主們的熱情。當然,於多數皇子公主而言,這不過是討皇帝開心為自己謀取更大富貴榮華的渠道;但對於慶王李琮、壽王李瑁,以及心思越來越重的少年李琦來說,卻是一種向上攀登的機會,他們不能也不願意放過。

見李琦在府裏纏了自己一天,就連李宜也在他的“說服”下傾向了他的一邊,蕭睿不禁苦笑,心道:你們這些做子女的,怎麽還不如我這個外人了解你們的父皇?如果李隆基會這麽輕易地就放權立儲君,現在的三王奪嫡局面又怎麽會形成?

“子長,你還是幫幫琦弟吧,讓他出出彩頭,我們臉上也有光彩不是?”李宜輕輕道。

李琦在一旁期待地看著蕭睿,見他一幅無所謂的架勢,不由氣苦道,“姐夫你不幫我,你還幫誰?”

“盛王,其實我不贊成你在上元節宴上出風頭,須知這對你並不好。不如讓慶王和壽王兩人去爭吧,我們且在一旁看熱鬧多好。”蕭睿想了想還是勸道。

李琦失望地一屁股坐了下去,“父皇本來就不喜歡我,再這樣,我……”

李宜在一旁幽幽一嘆。自己的一兄一弟都陷入了皇權爭奪的漩渦之中,將來不論誰輸誰贏都是一個令人尷尬的結局。她隱隱才猜的出來,導演這一切的,正是他們的父皇,大唐皇帝李隆基。

“盛王,你太執著了……”蕭睿淡淡一笑,“既然如此,既然你喜歡出風頭,那我們就不妨出個大的——不過,你可要想好,這樣一來,你可會成為慶王和壽王的眼中釘肉中刺,到那個時候……”

話說到這裏,蕭睿就不再往下說。李琦神色一變,低頭沉吟了好半天,這才擡頭毅然道,“我不怕!”

“我不怕!”這短短的三個字道盡了少年李琦這一段日子的心理糾結。而也正是這三個字,正式拉開了三王奪嫡的序幕。

蕭睿嘴角浮起一絲微笑,這絲微笑讓李宜看了有些“毛骨悚然”,她輕輕扯了扯蕭睿的衣襟,低低道,“子長——”

蕭睿拍了拍她的肩膀,默然走出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