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節 太子(第2/3頁)

這次,朱祁鈺參與到政府改革與司法機構改革的具體行動中來,除了進一步的熟悉與掌握處理國務的能力之外,朱祁鈺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更熟悉手下的這套班子。管理國家,不可能是皇帝一個人就能做下來的,就算於謙那麽能幹,他也一個人幹不完,必須要依靠手下的官員,依靠帝國眾多的官員,依靠行之有效的政治體制,才能夠對國家進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朱祁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熟悉這套管理體系!

從這些變化中也看得出來,朱祁鈺確實成熟了不少,而且也改變了不少。多年的征戰,以及在國內發生的這些事情,讓這個性格堅強的皇帝改變了。這也是於謙所樂意看到的,當然,於謙也知道,他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多年的勞累,已經積勞成疾,雖然用那些不計成本的名貴補藥,於謙的身體在這幾年中強壯了不少,不過實際上,於謙的身體狀況還是很糟糕的,他是在通過燃燒生命來為帝國服務,來盡到他對這個自己熱愛著的國家的一份義務與責任!

這次,於謙也極為重視政府改革,對於政府系統帶來的影響,於謙是深有體會的。他也知道,皇帝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成熟起來,更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完全掌握所有的行政能力,更不可能行之有效的管理好這麽大個國家。那麽於謙所能做的,就只有盡量給皇帝留下一個好的基礎,在皇帝親政的時候,在皇帝沒有他的幫助的時候,能夠讓這個帝國在一套完善的政府體制下順利的運轉,並且堅持到皇帝足夠強大,足夠精明的時候,那麽他也就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

不過,這還是不足夠的,於謙知道,他還要做一件事情,一件關系到帝國未來命運的事情,這就是策立太子!

太子的重要性,這是不用多說了。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建立起正規的政權交替制度,這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保證一個國家能夠順利傳承,能夠平穩發展的關鍵性制度。而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太子就是國家的正式繼承人,是皇帝的接班人。如果說,皇帝是帝國的首腦的話,那麽太子就是帝國的副首腦,是未來帝國的首腦!當然,在帝制體系下,太子的地位很微妙。在沒有成為皇帝之前,太子是沒有實權的,最多也只是在皇帝老了之後,開始處理國政,熟悉國家的一套管理體系。太子只有在登基成為皇帝之後,才有實權,也才正式成為了國家的領袖。

從這些關系上就能看得出來,太子的位置不但重要,而且微妙。在舊制度之下,策立太子不單單是皇帝的事情,同時也是朝廷官員的事情。可以說,策立太子,本身就關系到了官員的前程。任何人,只能當一界的皇帝,不過官員卻有可能要為數個皇帝效勞。所以,太子就直接關系到了官員的立場,以及官員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麽之前的什麽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老師等等這些原本不是很重要的角色,會成為眾多官員爭相爭取的職位了。

在新的制度下,其實策立太子的事情基本上已經與大臣們無關了。這是朱祁鈺當初改革內閣制度時很重視的一點。在朱祁鈺看來,立太子,乃至立不立太子,這都是他的家事,不應該讓外臣來插手幹預。不過,這個想法顯然有點幼稚,從根本上講,立太子是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大事,而大臣們自然就有發言權!不過,也正是朱祁鈺所設立起來的新制度,結果導致大臣們根本就沒有資格提太子一事,這簡直就成了由皇帝個人意願決定的事情。不要說立太子,就連立皇後,廢皇後這些事情,都成了禁言!

不過,這次,於謙是主動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朱祁鈺也很是驚訝,畢竟蔣仕學的事情才過了,而蔣仕學一案,正是由廢立皇後帶出來的。事情還沒有過多久,於謙就提出了立太子的事情。如果換著了其他的官員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話,恐怕朱祁鈺早就讓侍衛團去把他抓了起來,然後再拷問一番,審問出這個大臣的意圖。不過,這次是於謙提出來的,朱祁鈺自然就不能這麽做了。而且,於謙在這個時候提出了立太子一事,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陛下,臣已老,臣一生為國盡心竭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此,臣甘願冒犯陛下,也要請陛下就立太子一事做出定奪!”於謙的態度是很堅決的,“立太子之事,原本不是臣應該說的,不過臣為國為民,更為了陛下的萬世千秋江山,不得不提此事,還望陛下三思!”

朱祁鈺沒有開口,目光在於謙身上掃了好幾遍。

“陛下,臣……”

“好了,於謙,你的意思朕很清楚!”朱祁鈺扶住了於謙,先讓他坐了下來。“立太子一事,確實關系到了國家的根本。不過,現在朕還沒有做好準備。且,幾個皇子都還年幼,根本就不無法確定他們的品行,相信你也不願意看到帝國的下個皇帝是個轆轆無能之輩,乃至是個昏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