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章 好色與婦人之仁(第2/2頁)

——慕容垂降秦後,苻堅不允許王猛殺慕容垂,對慕容垂頗為重用,但卻又召慕容垂夫人入宮侍奉,慕容垂也的確能忍,也許氐人、鮮卑人對這些不在乎,但苻堅的好色和婦人之仁為他龐大帝國的崩潰埋下了隱患。這樣的君主如何稱得上傑出,苻堅的政績絕大部分是王猛的功勞啊,若無王猛,苻堅只是個守關中的主——

當然,苻堅與慕容姊弟和慕容垂夫人的這些事現在尚未發生,但陳操之既知這些事,心裏對眼前的苻堅自然就沒什麽敬意,不卑不亢行使一個使臣的禮節而已。

苻堅對陳操之卻是大為贊賞,陳操之人物俊秀、言語清朗,那種蘊雅從容的氣質讓人傾倒,陳操之呈上國書和禮品之後,苻堅即命宮中設宴,款待晉使陳操之,王猛、呂婆樓、苻融等大臣相陪。

筵席間,苻堅言道:“陳使臣,明日是我大秦太學博士講經之日,朕亦將前往聽講,久聞陳使臣乃江東才俊,玄辯無敵,博通經史,朕欲待請陳使臣赴太學講經論學,不知陳使臣可願賜教?”

苻堅重視教育,即位後廣設學宮,獎勵人材,公卿以下的子弟都須入學,他每月親臨太學視察,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分定不同的等次,他規定輪替值勤的中央禁衛軍都要修學,對於不學無術的官吏,他的處理也十分嚴厲,凡百石以上的官吏,學不通一經、才不成一藝者,一概削職為民,所以長安城學風頗盛。

陳操之心道:“我從江東來,別的不敢大言,但這先進文化嘛我是代表了的。來此氐胡之國,正要展現我東晉的先進文化,讓關中的漢人心向往之。”當下躬身道:“關中乃天府之國,人傑地靈,外臣淺陋,遠來貴國就是抱了請教之心,敢不從命。”

苻堅大喜,說道:“陳使臣不憚辛苦前來與我大秦議和結盟,朕心甚慰,這結盟之事就由王尚書與陳使臣共議。”

陳操之眼望王猛,王猛向他舉杯致意,微笑道:“兩國結盟之事待陳使臣太學講學後再議。”

宮宴罷,已是黃昏時分,竇朗送陳操之回鴻臚邸,陳操之沐浴更衣後,正與冉盛、蘇騏對座相談,邸丞來報王猛求見,陳操之趕緊迎出去,連表謙詞,王猛道:“陳使臣遠來是客,王某先來拜訪是應有之禮。”當即入廳坐定,黃小統奉上錢唐葛仙茶。

王猛慢慢品茗,與陳操之說些兩京舊事和江左風流,好像故友相逢一般,並不言及兩國議和之事,此時的王猛倒沒有像十年前見桓溫那樣捫虱而談,陳操之也不急,也只說些趣聞典故,旁及經史,二人相談頗契,不覺夜深。

王猛笑道:“陳使臣雅人深致,博學宏通,王某佩服,江左人物果然不凡,不知如陳使臣這般的賢才,江東有幾人?”

陳操之微笑道:“不多,但也不少。”

王猛哈哈大笑,說道:“陳使臣能到今日地步,比他人要艱辛百倍,當年王某便是畏此,故裹足不敢渡江,不然,世事紛擾,何必務空談玄言、以書畫音律粉飾!”

陳操之明白王猛的意思,王猛是說當此亂世,應注重經世之學和實用之才,那些玄學、書法、繪畫和音律並不重要,陳操之以此知名,乃是無奈之舉,江左風氣,隨波逐流而已。

陳操之答道:“大丈夫固然要經世實幹,但修身養性也不可少,世間若無書畫音樂,殊少趣味,學習書法、繪畫和音律亦是操之本懷。”

王猛目視陳操之,笑了笑,不再多言,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