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 知易行難(第2/2頁)

這時大約是申時初刻,環形塢堡迎著斜陽,土石夯築的塢堡外墻有些斑駁,厚重的青岡木大門已有古舊之色,與左側新建的方形塢堡相比,這歷經風雨近百年的環形樓堡更顯滄桑——

陳操之牽著侄兒宗之走在前面,眼望那塢堡大門,不免想起母親,以前他赴吳郡遊學、去初陽台借書。母親常常倚閭而望、等他歸來,而現在,母親靜臥玉皇山上,與陰陽永隔,他就是高官厚祿、衣錦還鄉,也有永不能彌補的遺憾,因為母親看不到這些了,母親去世時,陳氏尚未入士族,母親很喜歡陸葳蕤,但想必母親是認為兒子很難娶到陸氏女郎的,只因為兒子與陸氏小娘子相互傾心,母親就不忍多說什麽,母親是很愛他的——

宗之搖了搖陳操之的手,問道:“醜叔想去玉皇山看望祖母了嗎?”

陳操之低頭看了侄兒一眼,宗之沉默而細心,與他十五歲前很相像,點頭道:“等下與醜叔一塊去。”

進到環形塢堡,稍事休息,陳操之即請族中長輩到有序堂議事,讓冉盛正式認祖歸宗,陳操之又將褚氏勾結山賊意欲洗劫陳家塢之事略加渲染對族人一一道來,陳滿等人都是心有余悸,上虞某庶族大姓被盜賊夜襲、錢帛洗劫一空、族中婦女亦被淩辱就是前年之事,所以,當陳鹹提出增加四十名陳氏私兵,族中長輩一致同意了,塢堡若無安全,錢帛再多又有何益!

族中會議之後,陳操之又上北樓向陳滿、陳昌父子解釋暫不能增加陳氏蔭戶之事,說褚氏余黨還在,而且反對土斷的三吳士族都在盯著陳氏,想揪住陳氏的過失,想以此來反對土斷,陳氏由庶入士,擴張迅速,頗遭人忌妒。所以不得不慎,發展陳氏莊園,不見得蔭戶越多越好,另有途徑,以合適的田租吸引佃戶、以契約制讓佃戶安心在陳氏莊園耕種,善待佃客雇農,陳氏莊園定能興旺壯大——

陳滿對陳操之這般細心向他解釋,很是滿意,點頭道:“操之說得對,咱們不能只看眼前、不顧長遠,操之放心便是,六伯父不是愚昧之人,這些事都曉得的。”

陳操之又道:“建康秦淮河畔建宅之事,亦是為陳氏後輩計,六伯父、五兄、十四兄為家族打理田產,甚是辛苦,五兄、九兄、十四兄因為年齡不小,求學已晚,入仕怕是不能了,但侄兒輩定要讀詩書、求仕進,以後入朝為官,建康怎能無陳氏宅第!”

陳滿、陳昌父子一聽,深感有理,錢唐陳氏,東南西北四支,西樓有陳操之、南樓有陳尚,已經是品官,東樓的嗣子陳謨去年被評為六品官人,有陳操之提攜,陳謨出仕是確定無疑的,只有他北樓一支入仕無望,陳滿四子,陳流最聰明,讀書最多,可惜走了歪路,死了,陳昌、陳溯、陳洄兄弟都是只讀了《論語》,會識字而已,想要被中正官擢入九品官人是不可能了,沒入品就不能為官,只能留在陳家塢做田舍翁,陳滿父子對此是頗不甘心的,對陳操之、陳尚在建康巨大的開銷心存不滿,認為是他們辛辛苦苦打理族產,卻供陳操之、陳尚在外揮霍,現在聽陳操之此言,恍然大悟,是啊,陳昌兄弟三人是不能為官了,但陳昌、陳溯都已經有兒子,陳滿孫兒這一輩可以自幼教學,以後向陳謨、陳譚那樣去吳郡求學、去建康做官,這可都要陳操之、陳尚提攜的——

陳滿、陳昌都感有愧,他們實在太淺見了,東南西北四樓都是陳氏子弟,家族和睦興旺,才能惠及子孫後代,他們做田舍翁,兒孫輩可以出人頭地為官啊,操之眼光比他們長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