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風波起(第2/2頁)

素帷廣室,侍女張燈,陳操之默坐了一會,就見桓溫從小門進來,身後跟著的是李靜姝,李靜姝與南康公主、新安郡主一行上月底就回到了姑孰。

桓溫在方榻上坐定,李靜姝跪坐在桓溫身後,腰肢挺直,眼波璨璨注視著陳操之。

桓溫聽罷陳操之稟報土斷之事,看了各州郡上報的隱戶數目,說道:“三吳八大姓,顧氏交出了九百隱戶、陸氏三百隱戶、張氏八百隱戶、朱氏三百隱戶、虞氏三百隱戶、魏氏三百隱戶、孔氏七百隱戶、賀氏三百隱戶,除了顧氏、張氏、孔氏外,其余五姓都是三百隱戶,還真是齊整。”

陳操之又將揚州二十六縣密呈的文書呈上,桓溫道:“請陳掾念與我聽,近來目力不濟,不耐久視。”

李靜姝道:“讓妾念給將軍聽吧。”

桓溫“嗯”了一聲道:“也好,陳掾趕路辛苦,且飲茶暫歇。”

李靜姝便移步到陳操之跟前,接過二十六縣文書,用她獨特的低婉魅惑的嗓音一一念誦,這二十六縣有一半屬司馬氏王國,東海王、彭城王、汝陽王、章武王等,這些縣令、縣長或者主簿,密報的是司馬皇族藏匿戶口的情況,這些王國或多或少都有藏匿的隱戶,多的百戶、少的十余戶,這與吳郡、吳興、東陽、會稽四郡十五縣官吏上報的江東大族藏匿的戶人相比真算不了什麽,僅會稽郡永興縣主簿上報賀氏藏匿的隱戶就在一千五百戶以上——

桓溫道:“當年王導縱容虞喜、反黜山遐,讓江東門閥更為驕橫不法,以至今日政令難行。”

陳操之道:“王師歲動,編戶虛耗,南北權豪,競招遊食,藏匿戶人,不稅不役,以至於國蔽家豐,不限制之,久後必亂。”

桓溫點頭道:“明日會同王長史諸人,擬遣二十使者,分赴揚州十郡復核土斷、科出亡匿,擇其頑固不法者,予以嚴懲。”

又敘談了一會,陳操之告辭,桓溫起身相送,說道:“荊州月初傳來消息,經三個月的探尋,果然在幕阜山西麓探得一處大鐵礦,離地表不過十丈,我弟桓豁已調集軍士三千人、工匠三千人前往采礦,年底應可采得第一批鐵礦——此事操之功勞不小,待土斷事畢,我必上表朝廷為汝請功。”

次日,桓溫召集軍府長史、參軍、司馬議事,以軍府官吏為主,將分赴揚州諸郡復核土斷,不知是否出於桓溫授意,陳操之與祝英台為正副使赴會稽郡復核土斷,冉盛升任屯長,帶一百軍士跟隨前往。

會稽郡既是江東大族虞、魏、孔、賀盤踞數百年之地,北渡士族在會稽也有不少莊園,關系最是復雜,會稽第一大族虞氏一向強橫,賀氏子弟賀鑄又與陳操之交惡,陳操之和謝道韞去會稽郡復核可謂步步荊棘。

九月二十日,陳操之與西府長史王坦之一道返回建康,王坦之代表桓溫拜會會稽王司馬昱和土斷司長吏陸始,司馬昱同意西府擬出的二十名使者,並賦予這些使者有拘捕違禁者的權力——

陸始對此亦無異議,他是土斷司長吏,不能明著反對復核,且看這些使者有何能為?

陸禽得知此事後,即與賀鑄商議,陸禽與賀鑄都娶的是虞氏的女郎,二人關系更為密切了,賀鑄現為七品舍人。

賀鑄冷笑道:“陳操之、祝英台來會稽,我定要讓他二人灰頭土臉回去。”

陸禽道:“可仿當年仲寧公對付山遐的策略,讓陳操之、祝英台二人丟官棄職,這才解恨。”

仲寧公便是虞喜,山遐查出虞喜私藏隱戶三千,按律應棄市,但虞喜會同三吳大族入都向王導控訴山遐貪汙,王導為安撫吳人,罷了山遐余姚縣令之職。

賀鑄道:“不錯,讓陳操之丟官去職方才解恨,陳操之一介寒門,托庇桓溫軍府,攀入士族,就狂傲悖行,竟想與陸氏聯姻,嘿嘿,且看陳操之免官之後還如何癡心妄想娶陸氏女郎!”

賀鑄對不能娶陸葳蕤為妻一直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