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章 居心(第2/2頁)

郗嘉賓見陳操之入座,即問稚川先生之事,得知是四月十八仙逝的。謝安、謝萬、郗超皆嘆惋,葛洪高齡,與王導、陸喜、郗超祖父郗鑒、謝安之父謝裒都有交往。

陳操之便把葛洪臨終留下的《癧氣論》對郗、謝三人說了,謝萬道:“宜將稚川先生遺下的藥方遍傳諸州縣,以示民眾供急用。”

謝安道:“我以為疫情未發時,不宜宣揚此事,免得瘟疫未至,人心已亂,可先將治瘟疫之方傳諸郡縣,命官吏早作預防,郗侍郎以為如何?”

郗超點頭道:“可將此事與大土斷合並施行。詔令各州郡官吏留心疫情、多備醫藥。”

陳操之甚覺寬慰,命冉盛呈上桓郡公征召祝英台入西府的文書和謝玄托他帶回的信,呈給謝萬,說道:“晚輩此番入都,除了攜此文書前來,幼度還有一封信讓我交與萬石公。”

謝萬即於座上展信閱覽,看罷,又遞給兄長謝安,謝安看了看信,說道:“阿遏也是為其表兄祝英台入仕之事,操之更是專為征召祝英台入西府而來,我這個遠房表侄祝英台真是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了——”

謝安不提是否允許讓祝英台出仕之事,卻與郗超和陳操之討論《中興三策》與便宜七事,不時對陳操之發問,諸如度田稅米與按丁稅米、按口稅米孰優孰劣?陳操之凝神作答,時有創見。

郗超心道:“怪哉,謝安石怎麽考校起陳操之來了?子重也真是辛苦啊,到哪裏都有人要考他。”待陳操之回答了謝安的一個問題後,郗超笑道:“安石公把子重問得額頭汗出,只怕子重以後不敢登門了。”

謝安已知陳操之才識,朗聲笑道:“操之實有非常之才,後生可畏啊。”

郗超道:“今夜燕坐閑談,不必太肅穆,安石公還記得蠻府參軍郝隆郝佐治否?”

謝安微笑道:“狂生也,頗有才。”

郗超道:“郝佐治此番可是大受挫折,子重初入西府,郝佐治在桓公為王文度與陳子重的接風宴席上要問子重三難,子重從容應對,中有一妙語,郝佐治常以七月七袒腹曬書為放曠,子重譏之曰‘郝參軍實在可憫,不但無衣可曬,讀書亦少,一肚能容幾卷書哉!’”

謝安、謝萬皆笑,隔簾小室亦聞竊笑聲。

謝安道:“久聞操之妙解音律、豎笛絕妙,明日傍晚敢請攜笛來為我奏一曲,不勝企盼。”

陳操之道:“長者有命。敢不遵從。”

四人談至深夜而散,陳操之與郗超同行了一程,一路相談,郗超道:“子重,謝安石明日想必還要與你長談,嘿嘿,這祝英台真比當年諸葛孔明還難請啊,子重莫要負了桓公所托。”

次日上午,陳操之為道人李守一送行,然後與顧愷之去瓦官寺拜訪了長老竺法汰,竺法汰言道:“自顧檀越、陳檀越為本寺畫了維摩詰菩薩像和八部天龍像後,寺院香火大盛,聲名遠播大江南北,每日都有千裏外的信眾前來禮佛觀摩壁畫,陳檀越、顧檀越功德無量。”

從瓦官寺回來後陳操之又去張府拜見了張憑、張墨兄弟,張憑對大土斷之事亦甚關切,在台城朝會時便與陸納、顧憫之商議,俱認為不足慮,取消黃、白籍,影響最大的是南渡的北人,就連當年的王導也不敢損及南人的利益,余姚令山遐查出會稽虞喜私藏隱戶三千,按律應棄市,但結果卻是虞喜安然無恙,山遐被罷官——

依舊是薄暮時分,陳操之帶著冉盛、黃小統再赴烏衣巷,過朱雀橋時陳操之朝河畔槐蔭下看了一眼,不見有人,便過橋朝謝府而去,卻不知道謝道韞正悄立在槐蔭深處。

謝道韞望著陳操之的遠去的身影,心想:“今夜再聽子重豎笛一曲,從此只怕再無此耳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