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章 抉擇(第3/3頁)

陳尚道:“十六弟,我這次回來是請你赴建康的,你一定得去一趟了。”

陳操之問:“三兄,入士籍之事怎麽說?”

陳尚道:“這次申請入士籍的分別是我錢唐陳氏、汝南梅氏、瑯琊孫氏、滎陽鄭氏分支、諸城劉氏分支、範陽盧氏分支,一共六姓,大司徒司馬昱接見了這六姓族長,又召集祠部尚書、左民尚書以及譜牒司賈令史商議,報請皇帝禦裁,皇帝命大司徒召集各州大中正審定,贊成與反對者各半,一時無法決斷,反對者認為規矩不能改,否則的話士庶之分何在?士族尊嚴何在?而贊成者則說這六姓本是北方士族,南渡後因考核不當才致淪為寒門的,其中汝南梅氏、瑯琊孫氏是舉族南遷的,因為渡江比較晚,在江南無立足之地,也謀不到官職,是以成了庶族,而穎川陳氏、諸城劉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都是族中分支南遷,嫡系依舊留在北地,有的已受到苻氏、慕容氏的重用,所以對這些南遷的士族應予以褒獎、恢復其士族地位,以示皇權南移,江左士族才是正宗,這樣可以籠絡北人之心,會有更多歸附者——”

陳操之點頭道:“朝中官吏還是有識見的,並非一味死守士庶之別。”

陳尚道:“但固執的還是占多數,若不是桓大司馬派書記袁宏來見大司徒司馬昱,這入籍之事只怕就無疾而終了,桓大司馬威望素著,他建議陳、梅、鄭、盧、劉、孫六氏分別派最傑出子弟赴建康,由大司徒和十八州大中正當面審核,看六姓子弟當中是不是有傑出之才、高尚之德,然後根據審核結果評定這六氏優劣,最終決定是否有資格重歸士籍?”

說到這裏,陳尚殷切注視陳操之,說道:“十六弟,這是你揚名建康的絕好時機,桓大司馬的提議應該是出於郗參軍之謀,郗參軍極為看重你的才識,早就說過,江左年輕一輩,唯謝玄、王獻之、顧愷之、陳操之四人爾,十六弟若到了建康,我錢唐陳氏不入士籍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