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 陳尚歸來(第2/3頁)

陳尚掩飾不住內心興奮之意,說道:“是,我父留在建康,等天氣涼些再回來,我過幾日還要再赴建康——”話鋒一轉,用一種似埋怨實歡快的口氣說道:“十六弟,你瞞得我好苦,去建康路上爹爹一直都不對我說此行為了何事,直至望見了建康城,爹爹才對說起這件大事,我可是煎熬了一路,爹爹說那是對我的磨礪,這樣一來我的耐性就練出來了——”

陳操之見陳尚這麽從容,不急著說結果,就知道定有好消息,便笑道:“三兄現在也是磨礪弟的耐性啊。”

陳尚爽朗一笑,雙眉輕揚,沉聲道:“十六弟,爹爹讓我先回來告訴你一聲,我錢唐陳氏入籍士族有望,我與爹爹到建康時,郗參軍尚未回姑孰,爹爹持郗參軍之信去見賈弼之賈令史時,卻好遇見郗參軍,郗參軍對十六弟贊譽有加,說是當世英才絕不能屈居下潦,請賈令史一定設法恢復穎川陳氏錢唐一脈之士籍——”

陳操之點頭,穎川陳氏本是世家大族,恢復士籍的說法比較服眾。

陳尚繼續說道:“賈令史精研東漢以來世家門閥變遷,對中原士族、南遷士族了如指掌,看了我陳氏的簿閥和簿世,凝思半晌,與我父細細分析了當今士族形勢,若論簿閥,穎川三大族,荀氏、陳氏和庾氏,陳氏排名還在穎川庾氏之上,今之大族,瑯琊王氏、太原王氏、高平郗氏,家族顯名也只在後漢桓、靈之際,陳郡謝氏更是後起門戶,而漢魏之際真正的世家大族諸如範陽盧氏、博陵崔氏、弘農楊氏、河東裴氏都留在北地並未渡江南下,這些大族由於聚族而居、根深蒂固、部曲眾多,無論匈奴劉淵、還是羯趙石勒、還是現在占據中原的慕容氏,對這些大族都是竭力拉攏,所以說真正的傳承數百年的大族大多數還在北地,南渡的都是與元帝關系密切的一些新興家族,這些家族在北地根基尚淺,跟隨南下反而獲得了的地位,而另一些渡江的北地大族如陳留阮氏、穎川荀氏、瑯琊諸葛氏卻未受到重用,淪落為二等士族,有些旁支更是成了庶族寒門,我錢唐陳氏便是其一。”

陳尚說了一大通,飲了一口茶潤潤嗓子,又道:“這並非賈令史原話,有些話賈令史不會這麽明說的,諸如新族舊族,那豈不是得罪人,是我聽了賈令史的話後又翻看了賈令史編著的《姓氏譜》總結出來的。”

陳操之道:“三兄所言極是,對司馬氏而言,是不大願意讓那些宗族部曲強大的門閥渡江的,怕危及其皇權,還是扶植新門閥更穩當,所以阻在淮南、淮北的流民宗帥眾多,這些人成了江左的屏障——三兄,那賈令史又將如何助我陳氏恢復士籍?”

陳尚道:“賈令史言道,寒門入士籍極難,就連皇帝都無力將一寒門擢升為士族,因為這將動搖士族根本、壞了規矩,江左僑姓士族和三吳士族都會群起非議,所以說難是極難,好在錢唐陳氏並非毫無淵源的寒門,乃是陳長文之後,陳長文名氣之大可以說在當今士族中無人不知,九品中正制讓士族受惠實多,長文公的後人成了庶族,這讓天下士族顏面無光啊,當然,單單擢拔錢唐陳氏入士籍,那承受的壓力還是過大,會有很多人挑刺,諸如質疑咱們簿閥的真偽、非議我父祖輩官職低微等等,這就要求聯合其他一些南渡後淪落的舊族,一起制造聲勢,將這一批舊族同時恢復士籍,在我陳氏拜見賈令史之前,有汝南梅氏、瑯琊孫氏、滎陽鄭氏分支、諸城劉氏分支、範陽盧氏分支都來求見賈令史,有的還到司徒府拜見大司徒司馬昱,要求恢復士籍——賈令史之意是把這批北地舊族今為寒門的集中起來,一起向司徒府提出申請,請求廷議,要求劃入士籍,這樣可形成聲勢風議,入士籍的希望就很大。”

陳操之點頭道:“很好,賈令史此法可行,對了,三兄,那瑯琊孫氏是否就是孫泰一族?”

陳尚道:“正是,我這次回來就是來約孫泰一道進京,孫泰乃杜道首高徒,在建康頗有信眾,瑯琊孫氏也是北地世族,渡江後族無恒產、士籍無名,杜子恭以曾為瑯琊孫氏謀入士族奔走,但未能如願,所以此次入籍士族之舉,邀孫泰一起去,就多一分勝算。”

陳操之眉頭微皺,孫泰、孫恩叔侄三十多年後要掀起一場毀滅東晉的大亂,但現在孫恩還未出世、孫泰也只是天師道一個傳法門徒,而且還是寒門,不能把尚未發生的大亂現在就怪罪到孫泰頭上,他陳操之既靈魂融合到這個世上,總要改變一些什麽吧——

陳操之道:“那好,三兄要受累了。”

陳尚興奮道:“這是我族第一等大事,若成功入籍士族,陳氏列祖列宗都有光彩,子孫後輩受惠,我這麽點辛苦算什麽,還有,入了士籍,後年的齊雲山雅集,謨弟、譚弟就能以士族子弟身份參加,定品也是六品以上,而十六弟也可以重新定品,以十六弟的才識和聲望,定二品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