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章 二王(第2/2頁)

杜子恭知道這些士族子弟不拘俗禮的習性,倒也不以為忤,那孫泰卻是惱恨不已,瑯琊孫氏與瑯琊王氏同為北地士族,永嘉南渡之前,孫泰父祖也是郡上名流,廣有田產、婢仆成群,但渡江南來之後,未謀到官職,變得一貧如洗,而王氏卻躍升頂級門閥,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曾經闊過、現在落魄的士族子弟孫泰本就有忿忿不平之心,見兩位王氏子弟明知今日是他大婚慶典,卻還若無其事從容離去,這分明是藐視人嘛,孫泰之氣憤可想而知,從此種下了仇視上等士族之因。

傍晚時分,參加了孫泰與杜子恭女的婚宴之後,陳操之與丁異父子一起辭歸丁氏別墅,將到別墅時,丁春秋下車邀陳操之步行閑談,因說起王氏兄弟之事,陳操之這才知道那兩位瑯琊王氏子弟分別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和第五子王徽之。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長子與第六子已病故,現在以次子王凝之為長,三子王渙之、四子王肅之、五子王徽之和幼子王獻之,在後世,王羲之七子以王獻之名氣最大,與王羲之並稱“二王”,是晉代書法的兩座高峰,其次便是王徽之,那雪夜訪戴的王徽之、居不可一日無竹的王徽之、縱情聲色不拘禮節的王徽之,比其父王羲之、其幼弟王獻之更具魏晉風度,時人欽佩其才而鄙薄其行,但究其品行除了無禮放蕩之外,並無其他汙點——

王徽之是一個具有妙賞和深情的人,史載王徽之與王獻之兄弟情篤,他與王獻之一同患病,那時其他幾個兄弟都已病故,王徽之深愛幼弟,向掌管人間生死的紫微大帝許願以自己的壽祿轉讓給其弟王獻之,但王獻之還是先他離世,王徽之奔喪,殊無悲痛之色,徑登靈床而坐,取王獻之七弦琴彈奏,卻久久不能成調,乃嘆道:“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其後不久,王徽之亦去世。

——王徽之,字子猷;王獻之,字子敬。

至於王凝之,聲望遠不如五弟和七弟,但因為娶了一代才女謝道韞,也名傳千古,王凝之迷信天師道至於狂熱的地步,謝道韞應該是對這位夫君不甚滿意的,曾對叔父謝安抱怨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陳操之從《世說新語》中對王凝之、王徽之兄弟的了解僅限於此,今日天師道場一見,王氏兩兄弟的性情便初顯端倪。

丁春秋笑道:“這王氏兄弟也是目中無人的,頗似上虞祝氏兄弟。”

陳操之想起那個易釵而弁的祝英台,說道:“祝氏兄弟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啊。”話語中難掩內心惆悵之意。

丁異坐在牛車上聽丁春秋與陳操之說話,這時說道:“王氏兄弟應該是去會稽求親的,路過錢唐,孫泰以為是來給他賀喜的,喜動眉梢,其後王氏兄弟離去,又憤恨形諸顏色,杜道首招納此婿,未見得是美事。”

丁春秋等父親話說話,方問:“爹爹,那王氏兄弟去會稽向誰家求婚?虞、魏、孔、賀,哪一家?”

丁異“哼”了一聲,說道:“糊塗,瑯琊王氏何時曾與江左士族聯姻?都是與高平郗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瑯琊諸葛氏這些北地大族聯姻——會稽有陳郡謝氏的莊園,王凝之、王徽之兄弟自然是去拜見東山謝安石的。”

丁春秋問:“爹爹,王氏兄弟既是去求親,如何長輩不出面,由他二人自去?”

丁異道:“我聞王逸少任會稽內史之時,王氏與謝氏往來頻繁,王逸少之妻郗氏極愛謝奕之女謝道韞,三年前謝道韞十四歲,郗氏便想讓其子王凝之與謝道韞訂婚,不料謝奕病故,訂婚之事便耽擱下來,現在謝道韞斬衰三年之期已過,王氏自然要去提親,王凝之今年二十有四,奉母命等這謝道韞也等得老大蹉跎了——至於長輩不出面,想必是王逸少夫婦身體欠佳了。”

陳操之聽了這些話,心道:“看來謝道韞還得嫁給王凝之,歷史並未改變。”

想著那個才高傲氣的謝道韞說出“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這樣含怨的話,陳操之也不禁為之悵然,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高門大族的婚姻也是難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