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章 如此一見鐘情(第2/2頁)

陳操之道:“葛師待我極好,與葛師當年相比,我幸運得多了。”

丁幼微道:“嫂子本來想你這次參加登高雅集之後便去吳郡拜在徐藻門下,現在有了稚川先生,你就不必負笈遊學了,等過兩年直接去建康。”

陳操之道:“我也是這麽想的,在家可以侍奉母親,宗之、潤兒也要我作伴呢。”

此後三日,陳操之一直呆在丁幼微的小院,照常習字看書,又向嫂子詢問登高雅集之事,丁幼微十四歲那年曾隨時任六品丞郎的父親參加過一次錢唐縣九月九登高雅集,就是那次與陳慶之邂逅——

陳操之問:“嫂子,州郡的中正官如何在登高雅集上發現人才、擢之入品呢?當場賦詩還是辯難儒玄經義?”

丁幼微笑道:“賦詩、辯難是其一,但中正官取才有時很奇怪的,僅僅是因為你一句話合了玄理,或者因為你坐在山石上、倚在松下風致孤標、灑脫自然,就入了他的眼——”

陳操之失笑,心道:“這很像男女一見鐘情啊,這就是晉人所謂的妙賞吧。”

丁幼微也笑,說道:“不過也不是中正官看上了就一定能入品的,還要派人在縣上和鄉閭訪問,看其家世簿閥和道德聲望,可取者再赴郡上由揚州中正官親自審定,報請大司徒頒發入品免狀。”

陳操之知道後世關於對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指責,因為中正官都是由上品的士族擔任,士族高門之間因為聯姻關系都是榮辱與共的,所以不用說要偏袒士族子弟而排斥寒門庶族,所謂“今台閣選舉,徒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亦當塗之昆弟也”,這弊端在東晉後的南朝尤為嚴重。

丁幼微知道小郎的心事,安慰道:“操之,你不用太擔心,中正官也是要講聲譽的,他提拔入品的士子如果日後被發現品行不端、才識低劣,乃至觸犯刑律,中正官也要負連坐之責的,所以士族子弟固然會被偏袒,但真正的俊拔之才也會被擢取,當然,你想被擢為上品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能入品就好,因為這不是一品定終身的,三年後還可以再次品評,希望那時小郎已經讓錢唐陳氏躋身士族,以你之才貌,到那時定為上品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