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前一盞燈(第2/2頁)

他哪有魔鬼的能耐,這自然是胡亂許諾,他的呼喊沒人聽見,聽見也沒人信,所以就一直在燈焰裏呆著,不過也不是毫無收獲,從和尚們、香客們的閑言碎語裏,他知道現在是東晉升平二年,皇帝是司馬聃,很年輕的皇帝,今年才十六歲,征西大將軍桓溫已經進行了兩次北伐,打到了故都洛陽,東晉國勢大振,長江以南之地頗為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所以王羲之還能呼朋喚友暢遊山水、優雅地寫他的《蘭亭集序》;謝安此時還隱居在會稽東山,每日攜妓優遊林下,等待時機東山再起;江東崇尚風度和儀表的名士們寬袍大袖,服五石散、揮著麈尾清談、駕著牛車遊玩、談音樂、論書法、琴棋書畫、寄情山水、有各種瀟灑放誕、不拘禮法的言行,是玄心和洞見、是妙賞和深情,是把生活藝術化,相比混亂的西晉和血腥的北朝五胡,東晉實在是很讓人向往的高貴華麗的時代——

老婦人哀哀哭泣打斷了陳操之的遐想,可憐天下父母心,想想前世父母得知他葬身泥石流的噩耗會有多麽的悲傷,他的眼角就滲出淚滴,睜開眼吧,從容面對這個世界,好好地活著,把這個愛惜兒子勝過自己生命的老婦人當作自己的母親一樣來孝敬吧,反正我原本也是姓陳。

“娘——”

陳操之睜開眼睛,隨即坐起身,因為融合靈魂記憶的緣故,這聲“娘”叫得情真意切。

老婦人大喜,抓著兒子的手連聲問:“醜兒,你覺得怎樣,身子哪裏不適?”

陳操之道:“娘,我沒事了,剛才是突然感到頭暈,現在好了。”

老婦人左看右看,確認兒子無恙,這才鄭重向真如長老道謝。

真如長老也松了一口氣,笑道:“十年前理公大師就說過,陳檀越根骨非凡,有諸天神佛護佑,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女施主盡管寬心,陳檀越定能平平安安,多福多壽。”

理公大師就是靈隱寺的開山祖師慧理,從西天竺不遠萬裏來到錢唐縣弘法,見到武林山的一座奇峰,說這座山峰是從天竺靈鷲嶺飛來的,故名飛來峰,於是建靈隱、靈鷲二寺,陳操之的母親可以說是第一批信眾,當年慧理大師摸著五歲的陳操之的小腦袋,說道:“此兒非常人也,必有後福。”但陳操之年歲漸長,除了容貌俊美非凡之外,讀書識字都很平庸,不過陳操之對母親非常孝順,對亡兄留下的一子一女非常愛護,純孝友愛的品德與他的容貌一樣被人稱道。

老婦人聽了真如長老的話,心下歡喜,看兒子的眼神就分外慈愛,但她和真如長老都沒有察覺的是,此時的陳操之眼中神采與往日不同,往日略顯呆滯,而現在,眼神靈動而深邃,使得原本俊秀的容貌更有了畫龍點睛一般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