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為什麽能裸捐財產創辦NGO?(第2/2頁)

範仲淹決定成立範氏義莊之時,曾有子弟勸他:將財產都捐出來,不大好吧?不如到洛陽修建園林,作為您養老享福之所(“公在杭,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間請治第洛陽,樹園圃,以為逸老之地”)。範仲淹怎麽回答?他說:“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況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無幾,乃謀治第、樹園圃,顧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艱退,不患退而無居也。且西都士大夫園林相望,為主人者莫得常遊,而誰獨障吾遊者?豈必有諸己而後為樂耶?毋以為慮。”

“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一句,體現了範仲淹並不怎麽追求物質享受、而更追求道義之樂的曠達性格與高貴精神。而“西都士大夫園林相望,為主人者莫得常遊,而誰獨障吾遊”這一句,則顯示出在當時的宋朝社會,即便範仲淹無力修建一座私家園林,但洛陽的園林是對他開放的,他仍然可以過上悠哉遊哉的舒適生活,受到人們的尊敬。事實上,範仲淹建範氏義莊,流芳百世,不論朝野都回饋以極高的評價,也因此,範仲淹之後,士大夫紛紛效仿,建義莊造福族人、鄉人,尤以江南為盛——“吳中士大夫多仿而為之”。

只有到了後世,人們才會將傳統士大夫建設義莊的善舉視為是“封建大家族為加強宗法統治秩序”,並加以批判。而這個時候,延續千年的義莊慈善組織,已蕩然無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