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八章 最後的瘋狂(八)

十日後,大宋各地陷入流言蜚語的風暴之中,百姓們陸陸續續得知宰相蘇錦離開大宋奔赴海外的消息,在不斷的發酵之下,各種版本的猜測甚囂塵上,整個大宋國內彌漫著一陣陣的恐慌。

趙禎極為擔憂,他生恐又陷入一年前蘇錦暫離之時的那種混亂情形,但他卻又束手無策,趙禎駁回了包拯等人的辭官之請,將大家請進宮中推心置腹的長談,最終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答應發布罪己詔,承認在處理蘇錦之事上,自己犯下大錯,同時承諾將延續蘇錦的一系列政策,並派人去海外尋覓蘇錦蹤跡,爭取召回蘇錦等人。

次日一早,停刊十日的明珠報突然重新刊印特別的一期,上邊只有一篇文章,那是蘇錦臨行前所寫的《告大宋百姓書》

“……我本商賈之子,出身於草莽之中,與諸君一樣,乃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名大宋臣民;但天降大任,晏相青睞,皇上慧眼,得以讓我從一介布衣成長為能為大宋效力的國家重臣,這是天意為之,我亦不能推辭。”

“我大宋立國百余年間,本應富庶天下之國,卻屢受外敵滋擾,內憂亦頻頻發生,有識之士早已看出諸般弊端所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既為大宋臣子,自熱要為抵禦外辱振興大宋效綿薄之力;故而才有近十年來諸般舉措,成果自不必談,諸君自有評說,若說有所建樹,離我心中所盼相差千裏。”

“我心中所想之理想國度,乃是富強、文明、民智漸開之國度,我沒能做到這點,這是我個人的失敗,但我相信,我大宋臣民均上國智慧之士,承孔孟聖賢之風,能人志士當湧現不窮,數代人齊心協力,大宋制霸當世指日可待;我所做的只是一個開端,正所謂‘冬已過春不遠’一切都將會實現。”

“至於我的離去,諸君切莫過多猜測,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心中所知所會所計劃盡數付諸實施,離去本已無遺憾,我本蓬蒿之人,受不過過多約束,此次離去是我個人的選擇,和他人無涉;發改司所有政策,十年內將保持不變;所有國家債卷,商業融資,也將由本人遺留下六座礦山、十三家銀莊、明珠城稅收、百余家蘇記鋪面的收入作保,絕不會因此勾銷,所承諾利率和得利均保持不變;諸君切莫恐慌,國富民強從自身做起,做好手頭的一切事務,便是愛大宋,愛國家,不可因本人的離去而產生不理智之行,那將是我不願看到的人生汙點。”

“當今聖上乃仁義之君,一切關於我和皇上之間不和的傳言都是虛假的,至於君臣之間的些許矛盾,那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譬如父子兄弟骨肉同胞之間也難免有芥蒂,無傷大雅,諸位莫要以訛傳訛,讓外敵和別有用心之人趁機挑撥,有損國家。”

“我今揚帆出海,是為了完成心中夙願,天方地園,世界萬千,我想去見識一下大千世界種種,也許某一日,遊子倦歸,我還會回到大宋,到那時我希望看到的是大宋繁榮富強,諸君安居樂業,臣子清廉忠勉,皇上龍體康健,到時候在與諸君共飲,豈不快哉!”

“……”

洋洋灑灑千字長篇,或回顧往昔,或展望未來,或隱隱期盼,或戀戀不舍,飽含深情,字字發心,讀之不忍唏噓,黯然神傷;大宋百姓們沉默了,蘇相也許早料到會產生混亂的局面,所以這篇滯後的告別文字便是他最後為大宋盡的一番氣力。

《告大宋百姓書》出爐之後,三日內刊印千萬份,百姓家中幾乎戶均一封,人們將之裝裱珍藏,作為蘇相的承諾,期待他回歸的那一天,配合趙禎的《罪己詔》、《安天下詔》等聖旨的下達,大宋的混亂情形逐漸扭轉,生產生活趨向正常。

按照蘇錦臨行前的建議,趙禎請回被貶的富弼,授予宰相之職,另將張堯佐等余黨一並罷黜,將包拯、司馬光、王安石等一幹飽學之士招入朝中擔任要職,十年之內遵循蘇錦為相時定下的諸般政策加以延續發展,夏國、大理國、吐蕃、回鶻等紛紛歸順,開創了當世天下第一強國的霸業。

……

離開明州港一個月後,大海茫茫之上,三十多艘大船乘風破浪直奔東方,近海諸島漸漸不見,海水變得深藍,已經進入太平洋的深海區域了。

天氣晴好,在最中間的一艘大船上甲板上人頭濟濟,幾張大台子一字排開,上面擺著酒水和幹果點心等物品,晏殊、夏竦、李重、潘江、景泰等人攜家眷入座,蘇錦、晏碧雲、夏思菱、野利端雲、李阿狸、柔娘姐妹以及小穗兒小嫻兒等人也坐在太陽傘下,七八名孩童在甲板上追逐嬉戲,所有人的臉上都笑意盎然,悠然自得。

“蘇錦啊,都一個月了,你還不肯告訴我們這是要去哪兒麽?難道我們要一輩子在海上漂泊麽?”晏殊嚼著果脯花白胡子一抖一抖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