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零章 此消彼長

女真族和宋軍的三萬五千聯軍於數日後開拔,完顏豐吸取了完顏虎的教訓,不願冒生死大險,只派了一名萬夫長赤老吉領女真一萬士卒跟隨前往,赤老吉是一員猛將,像個黑鐵塔一般,但人卻不笨,臨行前特意向王朝說明,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他將率兵急速撤退,宋軍不得幹涉起自由。

王朝頗為無奈,看來這一萬女真軍的助力也指望不上了,只能當做是多一萬人充充場面了,王朝這才明白,為什麽蘇錦當日要他將遼國大軍引向信州個女真人火拼,女真人確實是個自私自利的民族,壓根就不會感激宋人幫他們突破遼國的樊籬獲得大片的地盤,這樣的部落假以時日發展起來,定也是個背棄信義的虎狼之族。

大軍行了三日,往先往南繞行,因為在信州之戰後陸陸續續有逃出來的宋軍知道王朝大軍在北而趕來回合,幾天時間也聚攏了兩千多人,王朝往南繞行的目的便是看看能否在信州聚集道被沖散的舊部。

可是就是這一無心的舉動,竟然讓他們在抵達信州地界不久遇到了一支不明身份的部隊,他們出現在右翼女真部落的前方,差點和女真士兵開戰。

聞訊接報的王朝縱馬來到前方,看著前面的山坡一側密密麻麻的滿是人,心裏一驚,莫非是耶律重元留守信州的軍隊麽?雖然看不出人數的多少,但絕非小股軍隊,麻煩的是對方沒亮旗號,隱沒在山腳的霧靄處完全看不出是誰的兵馬。

但是王朝看不清對方,對方卻看得清王朝,馬蹄轟響,數十騎奔馳而來,遠遠的有人用漢話叫喊道:“你們是什麽人?”

王朝聽到的是純正的宋朝官話,心頭一喜,縱馬上前叫道:“你們又是何人?怎地不亮旗號?”

對面叫道:“你們可是蘇大帥的宋軍麽?”

王朝更加的驚訝,既然遇上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倒也沒有遮遮掩掩的必要。

“我乃蘇大帥征北大軍前鋒軍副統領王朝,你們是什麽人?”

對面靜默半晌,忽然間掉頭便往回跑,王朝納悶不已,難道自己的威名已經到了足以讓敵軍聞名喪膽望風而逃的地步了麽?

對方陣中忽然一陣騷動,緊接著數杆大旗豎起,數百騎兵簇擁著一名面帶獠牙青銅面具的將軍出了隊列,直奔這邊奔來。

王朝仔細看那幾面旗幟上的字,正是一個大大的‘狄’字,心頭猛然狂跳起來,帶面具,姓狄的,莫不是狄青麽?

還沒等開口詢問,戴面具的將軍已經飛馳過來,伸手摘了臉上的青銅面具,面具下一張俊美的面孔,臉頰上的囚字刺花顯得刺眼之極,不是狄青還有何人?

王朝大叫一聲縱馬迎上,兩人來到一處翻身下馬緊緊抱在一起,大笑不已。

原來狄青率領的右路軍八萬人在悄悄渡過海灣突襲營州得手之後便率兵直撲上京道,半路上抓獲了不少南逃的百姓和士兵,詢問之下才知道信州發生了空前的大戰,似乎是幾十萬人的大會戰,狄青以為是蘇錦的主力大軍和遼人的圍剿大軍在信州遭遇,急忙調轉方向往東北行軍前往支援,只是狄青的兵馬都是步兵,行了七八日才抵達信州,這裏早就哀鴻遍野,遍地屍骨了。

狄青的目的是去上京救援蘇錦,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們一概不打旗號,從荒僻處行軍,避過城池,以免消息泄露的過早,沒想到卻在這裏遇到了王朝的人馬。

王朝將信州之戰的情形說了一遍,狄青這才明白這是蘇錦的調虎離山計,不僅大為嘆服道:“蘇大帥用兵如神,一路上看到遼人七八座城池被毀,遙想蘇大帥率軍縱橫遼國境內如若無人,真是驚為天人。”

王朝道:“不知道公子爺是否已經拿下了臨潢府,咱們合兵一處,抓緊去臨潢府匯合才是。”

狄青道:“那是自然,遼軍主力既然已經回撤,想必上京已經是大戰的場面,事不宜遲,咱們即刻動身,閑話路上再敘。”

當下兩軍匯成一處,王朝的兩萬余兵馬雖然個個人瘦毛長,但卻被狄青帶來的八萬士兵視為神明,大家都沒想到,深入敵軍腹地半年時間,蘇錦的手頭滿打滿算居然還剩下十萬多兵馬,可謂是奇跡了;而這些活下來的士兵,那一個不是精銳中的精銳,怎麽不叫人肅然起敬。

……

臨潢府東三十裏處,杉樹下的草席上,耶律重元盤膝而坐,招呼呆若木雞的耶律洪基道:“愣著作甚?下來陪皇叔吃酒。”

耶律洪基額頭汗珠涔涔而出,結結巴巴的道:“皇叔……你怎知……”

耶律重元斟滿兩只酒盅,嘆息道:“我豈會不知?這點心思都沒有,你叔父還能活到今日麽?”

耶律洪基道:“皇叔,其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