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零章 烽火(四)

數日之前,一份奏折送到在大同府督戰的耶律宗真面前,那是一份夏遼邊境大散關以東的牧區遭受不明敵軍突襲的消息,損失倒是不大,死傷了千余牧民,被劫掠了三萬匹牧馬,但此事讓耶律宗真隱隱的感覺到了一絲不安。

耶律宗真召回在武州前線指揮與宋軍作戰的蕭惠,征求他對此事的看法,蕭惠也很驚訝,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慌張,而是將送來奏折的地方官員找來詢問詳情;然而地方官員沒有親歷此事,只是事後接報才趕忙上奏的,問也問不出個詳細原因來。

蕭惠最終憑借經驗揣度,這一定是夏人在趁火打劫,宋遼鏖戰邊境,夏人袖手旁觀,以夏國和宋國之間的關系,主動出兵協戰他們自然不肯,但背後做做小動作是在所難免,更何況敵軍是從大散關方向突入遼境,賀蘭山缺乃是夏遼邊境,出了夏人再無旁人了。

這個結論也得到了耶律宗真的認可,異位而想,當年宋夏交戰之時,自己不也趁火打劫向宋人敲竹杠,雖然沒有成功,但背後捅刀子的想法卻是出奇的一致。

“黨項人如此可惡,滅宋之後朕必滅之,教他們知道我契丹人有仇必報。”耶律宗真咬牙切齒。

“皇上,臣以為還是分出少許兵力加強大散關一帶的防守,當地州府的扈從兵實力不強,兵力也不多,如再遇夏人襲擾,也不是敵手。”

“分兵如何能成?眼下東西兩路戰局激烈,宋人尚自頑抗,分兵多了影響正面作戰力,少了又不起作用,朕看還是命當地官府積極防範,命人駐守邊境烽火台啟用烽火,若遇敵襲早先預警規避,且忍一時之氣,集中精力將宋人擊潰,回頭再收拾這群滋擾的鼠輩。”

蕭惠想想也對,他本打算分兵兩萬駐守大散關,同時派人徹查襲擾之敵的身份,雖然得出了是夏人滋擾的結論,他的心中還是有些不安定,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具體哪裏不對勁也說不上來,想來想去,蕭惠將心中的不安歸結為正面戰場上的久攻不下帶來的焦躁。

……

太行山南、天門山以西的懷州府是遼國內陸深處的一座中等城池,地處上京核心區域戰禍難及之處升平日久,此地物產豐富,西面和北面是山脈阻斷了北方的冷氣和風沙,所擁的南部和東部均為平原地帶,草原和農田平整如毯,轄內沁水丹水濟水三條大河流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糧倉。

常年的安逸生活,養成了懷州人懶散的習慣,沒有戰事的威脅,城防也馬馬虎虎松散的很,本來駐守在此地的部族兵三萬被盡數調往前線,城中只有三千正規軍外加捕快衙役和扈從軍組成的雜牌軍五千,城外設置的預警兵役也大多閑置,二十裏外的報警烽火台也坍塌了好幾座,壓根無人駐守。

這天早晨,懷州城從安逸中醒來,六月的陽光有些毒辣,辰時的太陽剛剛冒頭,便已經酷熱難耐了;城門口的士兵打開城門之後也都懶洋洋的縮在陰涼通風之處打瞌睡彌補昨夜熬夜缺失的睡眠,對城門口出入的百姓都懶得盤查,雖然戰事一起,大遼皇帝便下詔要求各州府嚴查城門進出,防止有細作混入大遼,但懷州離大宋何止千裏之遙,細作便是滲透也不至於來這裏,所以不僅是士兵們沒當回事,城主而下,守城的將領也壓根沒當回事。

幾名靠在城墻陰涼下抱著長槍的遼軍士兵正盯著城門口進出的幾名大屁股的女子咽著吐沫,拿她們跟昨晚睡過的窯姐兒作比較,猛然間,城墻的墻縫裏索索的落下灰塵來,落了他們一頭一臉。

幾個人邊罵娘邊呸呸的吐著吐沫,拍打著身上的灰塵,地面仿佛被重錘在遠處敲擊了一般,抖動了幾下。

一名遼軍士兵還以為自己的感覺出了問題,側頭問同伴道:“你們感覺到了麽?地面好像在抖。”

其他幾名士兵紛紛點頭道:“好像是,難道是地動不成?”

說話間,地面又抖動起來,只一瞬間,悶雷一般的聲音便從遠處傳了過來,幾人愕然相顧,正不知所措間猛聽得城頭有人尖聲叫喊:“有騎兵,了不得,南面來了大批的騎兵。”

城門守將趕緊從營房中跑上城樓手搭涼棚仔細觀瞧,這一看頓時驚得渾身冰涼,南面的地平線上,黑壓壓如烏雲一片密密麻麻的騎兵正像一場超級風暴朝懷州城席卷而來,高舉刀劍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反光,白花花的起了一層光暈。

“是宋軍,快關上城門,快……起烽火通知其他四門。”守將的嗓子都變調了,一瞬間便成了嘶啞的狀態。

士兵們反應過來,立刻手忙腳亂的移除城門口的木馬沙包,大聲呵斥著同樣驚慌失措的百姓們,與此同時,城頭上的烽火也被點燃,濃黑的煙柱直沖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