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三章 驅狼吞虎(十一)

耶律重元拿先皇和祖宗說話,將耶律宗真逼入絕地,身為皇帝,他當然不能讓人說閑話,說自己畏敵倒也罷了,若是說對不住先皇對不住祖宗,那便是關乎自己勝任與否的問題了。

“也罷,皇太弟之言也有道理,朕決定按照原計劃進行,目標依舊是夏都興慶府,但因形勢有變,故而需要謹慎行事;即日起,耶律重元所率之左路南下之軍即刻向中軍靠攏,集中優勢兵力形成重拳,讓夏軍無迎擊騷擾之望;其次,北院樞密使蕭惠即刻歸國調集援軍十萬隨後跟進,目前看來,夏軍並非弱不禁風,兵力要保持絕對優勢;另外請尚父張儉即刻派人調查夏軍突然增多的原因,若是前番探報失職,需嚴懲當事之人;又或者……又或者別有隱情,總之朕要個明明白白的結果,而且要明明白白的知道,從此地到興慶府途中到底會有多少夏軍阻擊。”

耶律宗真命令一下,眾人即刻行動,耶律重元還想爭辯希望皇上能讓他率本部作為先鋒部隊迅速推進,但被耶律宗真言辭拒絕;耶律宗真退帳後群臣也一哄而散,剩下個耶律重元孤零零的站在大帳中大叫:都是膽小鬼。

數日間,大遼軍營中派出了數百斥候小隊,深入滲透至夏國腹地,最遠的甚是抵達夏國中部數百裏遠,這些小隊喬裝成普通的牧民,有的雖然被識破抓獲,但有的卻成功的探聽到了消息。

在通往北方的兩條官道左近的黨項牧民,無意間透露了十幾天前駐紮在南方諸城的夏國大軍沿途北上的消息,斥候們如獲至寶,趕緊趕回遼軍駐紮在賀蘭山下的大營稟報。精於分析的臣子們立刻便根據這些消息得出了驚人的推斷。

首先,很顯然在大遼三路鐵騎尚未進入夏國境內之時,夏人便做了針對性的部署,很明顯是行動泄密;對夏國用兵的消息是及其秘密的行動,便是在開動之前,朝中大臣知道的也只是寥寥,夏人能提前得知不得不說令人疑惑。

有可能是朝中有內奸,且身處中樞,了解事情的始末;這個猜測讓耶律宗真寒毛倒豎,不過很快他便排除了這種可能,知道此事的都是幾位朝中老臣,縱觀他們的過往,沒有一樣是跟夏人扯得上關系的,相反還都是些夏國最痛恨的死敵,在對夏事務上也出過很多讓夏國咬牙切齒的狠招;更重要的是,在過往與夏國的交道中,從未有消息敗露之事,所以這一點當可排除。

那麽便有可能是國內的有夏國的耳目和細作,不排除在軍隊集結之時,身在遼國的夏國細作通過軍隊的大規模集結猜到了遼人的軍事意圖,從而像夏國發出警告,讓夏人有了應對。

不過這一點有點牽強,即便是夏國細作可以通過軍隊的集結猜出意圖,夏國也不會這麽毅然的調動十幾萬大軍來配合這次猜測,成本未免太大了些;萬一判斷失誤,豈不是勞師動眾徒費財力物力?對於夏國目前什麽都缺的狀況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在張儉等人提出這個假設的時候,耶律宗真捫心自問了一下,身為國家決策者,自己會不會這麽做,答案毫無疑問是否定的。

剩下的只有最後一種可能,知道消息的不僅是遼人,而且還有宋人,自己這邊沒有泄露確切消息,宋人那邊會不會透露出兩國共同攻夏的消息?

可問題是,即便知道兩國共同攻擊的消息,夏人抽調南方諸城的軍隊北進禦敵,這明顯是拆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擋住了遼人,南方的宋國大軍怎麽辦?難道說黨項人對遼人的仇恨遠遠大過宋人?寧願死也要拖著大遼一起死?

誠然黨項人的心思無從揣摩,但蕭惠的一句話讓眾人隱隱有了一種不滅頂的不安。

“夏人主力既然已經調往北面,南方諸城應該已經兵力薄弱,以大宋二十萬大軍的兵力,應該很快便攻破會州和宥州防線;前方的消息飛鴿傳來只需兩日,如今戰事已經進行了十余日,為何昨日戰報還說宋軍正和夏軍在宥州會州兩地戰的如火如荼,還說死傷甚大,夏軍防禦頑強人數眾多雲雲,這裏邊是不是有什麽貓膩啊?”

蕭惠的話就像是撥開滿天迷霧的大手,露出來的真相是那麽的不能讓人接受,教人惡心的想吐。

“不至於吧,宋人不會如此卑鄙吧,宋人和黨項人之間有解不開的芥蒂,有什麽理由幫助黨項人來對付我大遼呢?”有人提出疑問道。

蕭惠冷笑道:“為什麽不可能?我大遼聯合宋人攻夏不也是為了大遼的利益?滅了黨項人便可直接從整個北方威脅宋國邊境,為以後伐宋提供便利條件,宋人完全有可能意識到這一點,宋都汴梁依托西北為緩沖,而夏國原本是威脅,現在已經絲毫構不成威脅,正好用來保全夏國作為對付我大遼的緩沖;我們能想到這一點,宋人並非蠢若豬狗,難道便沒人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