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零章 大勢(上)

大宋慶歷五年三月,暨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三月,李元昊被太子李寧令哥所誅殺,隨後李寧令哥在眾臣擁戴之下登基即位,該年號延嗣寧國;於此同時,逃離京城的沒藏部落首領,前國相沒藏訛龐以元昊密詔公告天下,宣布三皇子李諒祚為正統皇嗣,以此為由糾結北方數部另立朝廷,擁戴尚在繈褓之中的李諒祚為帝。

隨後,皇後野利都蘭授意李寧令哥下旨討伐沒藏部落叛亂,雙方各糾集十數萬人馬,在定州以南兩岔河展開對峙,戰況一觸即發。

四月底雙方在兩岔河展開首場激戰,數日後,沒藏訛龐戰敗逃往定州,南方朝廷大軍乘勝追擊包圍定州城,圍城三月之後,定州城彈盡糧絕,城中殺馬充饑,隨後開始殺人而食;沒藏訛龐見大勢已去,自刎而死;南方大軍橫掃北部部落,斬殺叛族三萬余,將叛亂平息下來。

本已經傷痕累累的夏國,經歷這場浩劫之後更是國力孱弱,甚至在延嗣寧國元年九月,正是糧食收割之際,居然有十余處州府發生饑荒,雖然平息叛亂,但已經是國如危卵了。

而引發夏國內亂的始作俑者之一的蘇錦,則乘機大發夏國國難之財,不斷的將糧食布匹茶葉等生活必需品高價傾銷夏國,同時低價掠奪夏國的皮貨牲口藥材青鹽等宋國緊俏物資回國販賣;僅僅半年時間,獲利千萬之巨,於此同時明珠城也因有北方禁賣之貨而聞名大宋,各地商賈如逐臭之蠅紛紛匯聚明珠城,為了從秘密渠道取得北方貨品的批發銷售資格,打得頭破血流。

成州鐵礦山也於六月投產,鐵錠由三司統一收購,除了價錢不太讓蘇錦滿意之外,這一回趙禎倒是沒有摳門,錢款倒沒有拖欠;到八月初,蘇錦已經成功的蘇記銀莊所挪用的一千三百萬貫的大窟窿盡數補上。

蘇錦也命人從京城贖回的眾女的嫁妝和私房,物歸原主之余,還添加了不少珠寶,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樁心結。

西北各州府以及明珠城的第一批稅收已經開始征收,按照趙禎的承諾,西北開支自給自足,如何征稅,稅率幾何都由蘇錦自己來定,當然看似是趙禎的大度,其實是趙禎極力壓榨蘇錦的技巧,幾十年來,西北四路就沒有不讓朝廷養活的時候,稅收也只是象征性的做些征收,因為征收的那麽丁點錢物還不夠倒貼進去塞牙縫的。

但今年的情形明顯的改觀,主要是明珠城的商稅占了很大的比重,明珠城目前的商家已經近萬戶,三環之外的四環已經初具規模,蘇錦當然不會再像明珠城初建時什麽都自己掏腰包,建設商鋪都是商賈們自己的事,不但如此,地皮還需向路倉司李重申請購買,大片荒蕪的空地如今都成了金疙瘩,而後來商賈們依舊趨之若鶩,誰都想在明珠城這個空前繁榮的奇怪的城市中撈的好處,第一批入駐的商家暗自慶幸自己的眼光,因為他們的商鋪地段絕佳,免一年租金之後有優先的購買權,盡管商鋪的定價高的驚人,商賈們還是不皺眉頭的一擲千金,將自家的商鋪買歸私有。

龐大的商業運作積累的資金已經足夠西北四路的運轉,蘇錦也從未停止過繼續投入資金建設,也從未放棄過對人們觀念的改造;八月十五中秋剛過,明珠城又迎來了一個新鮮事物,頓時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以李重牽頭,邀請各大學府精英學子,在明珠城創辦了第一家報紙《明珠日報》,該報為冊裝十六開八頁,分別刊載大宋內外的最新見聞,各地名家詩詞,各處風土民情,以及名人趣事,雜談怪論等咨詢;更為顯眼的是,首頁首期全幅登載的是蘇記煤餅,蘇記銀莊,蘇記各家商號的大幅廣告,並配以路使蘇大人親自想出來的絕妙的詞句,可謂噱頭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明珠報》的印刷字跡清晰,甚至有彩頁插畫相配,實屬一絕,據說是蘇大人重金去湖北英山縣請來一位叫做畢昇的刻字工,給他數月的時間試驗,終於發明出的一種叫做活字字模印刷所致,也不知道蘇大人是為什麽知道這個英山縣的布衣刻字工便能發明出這樣的東西的,真是教人摸不著頭腦。

《明珠報》首印萬份,雖定價十文,但該報主編李重當眾宣布,此報免費贈送一年,凡明珠城居民,每戶一份,無需付錢購買;從此之後,本來一向不理世事的普通小民,從這份報紙上大開眼界,口中談論之事也漸漸從家長裏短的無聊談資,變成了夏國內戰,大宋南征等奇怪的字眼。

更有精明的商賈很快發現商機,重金要求將自家商號的名號刊登其上,配以專人設計的順口詞匯,這便是擴大商號知名度的絕佳機會。

遠道而來的商賈們也將明珠報帶回各地,數月之內,大宋各地都知道了在西北明珠城有一份能知曉天下事的報紙,從中可以得知各地的消息和動向,甚至可以去給自己的商鋪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