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六章 反擊(六)

蘇錦於臘月初九帶著家眷離開京城,本來蘇錦打算在京城混到年後,但京城中的形勢讓蘇錦覺得再待下去自己恐怕要陷入其中。

不知從何時起,蘇錦也學會了韜光養晦;這年頭比自己強勢的人著實不少,範仲淹、韓琦自不必說,一旦掌權之後,行事與以往大大不同,和他們當然不能起正面沖突。

甚至是富弼,在蘇錦眼中是個老好人一個,現如今也不得不說已經大變摸樣,自從成為新政的主導人之一,身居樞密副使高位,和蘇錦也因新政之事疏遠了許多;即便是和他的老丈人晏殊,也因政見分歧變得生分了起來。

權利和地位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情,這一點毋庸置疑,蘇錦也能理解,誰願意一輩子居於人下不幹出點大事呢?誰不想名垂青史萬民稱頌呢?

對蘇錦而言,目前的大事便是經營好西北的兩畝三分地,涇原路秦鳳路的事務不要出岔子,蘇家的生意也不要受影響,來個悶聲發大財。

好消息是,不管怎樣,自己所做的投資回報巨大,寶山煤場和煉油谷的運營的紅紅火火,這次來京城,將蘇記寶山煤餅和香餅在京城中的銷路打開了,經過體驗之後,不僅三司預定了五十萬斤煤餅供應今冬京城個衙門取暖之用,就連皇宮內務府也定下了整個冬季的香餅供應,有了皇宮帶頭,達官貴人們的內眷們自然趨之若鶩,香餅也預定了十萬枚。

蘇錦下一步打算是將煤餅的使用由京城輻射到東南方的州府,有了京城為跳板會有很好的宣傳效果,各大城市普及煤炭作為燃料取代柴薪應該很快就能完成,現在要考慮的不是銷售問題,而是生產產量問題了。

目前十處掘進面同時開挖,速度並不快,每天出石炭僅兩千余筐,一筐三十來斤,實際上一天也只能出產六千斤左右,而京城如果全部用煤餅代替取暖和燃料的話,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一天便需要十幾萬斤,目前尚未普及,自然還算勉強能供應,一旦百姓們都認可之後,這麽點產量是萬萬供應不及了,更別提擴大市場到南方諸州府了。

當然蘇錦也知道,大宋的市場不是自己一家的,寶山煤餅的成功,必然會帶動山西河南等地煤炭的銷量,而別處也並非沒有優質煤,而且據請來的采煤師父所言,河南鶴壁大煤礦上已經找到了將劣質煤變為煙氣較少的優質煤的辦法,無論是水洗還是分揀都可以做到,甚至是將原煤打碎成末混以秘制不明物事,也可減少煙氣。

但蘇錦並不擔心,以大宋產石炭的速度,起碼在百十年內是供不應求的局面,況且蘇記走的是品牌路線,寶山煤餅率先深入人心,無論何時,自家的銷售不會成問題。

煉油谷那邊,火油的提煉以每天十五桶左右的速度累積,產量雖然不高,但火油的規格毋庸置疑,看似是個虧本的買賣,但蘇錦知道,火油這個玩意,說不定什麽時候便能扭轉乾坤取得更大的收益,而蘇錦也存了私心,除了答應供應給延州狄青一部分之外,剩下的一律自己藏在山洞庫房裏,這玩意賣給朝廷固然好,但蘇錦不願這麽做,再說朝廷在其他地方也有好幾處火油提煉的場所,自己也不必操那份心。

更有一個讓蘇錦高興的地方,那便是煉油產生的殘渣,蘇錦知道那是瀝青油,來到這個時代每天見到的便是坑坑窪窪的官道,一下雨下雪便寸步難行,而好一點的青石青磚道又太耗金錢,瀝青這東西正好可以用來鋪路;從煉油開始到如今的幾個月裏,產生的瀝青被蘇錦下令全部鋪設在為寶山進出開辟的大道上,整條大道已經有一半成了柏油馬路,雨雪天照樣暢通無阻,保證了煤餅和物資的進出。

蘇錦的目標是,利用瀝青將西北四路的官道全部鋪上,到那時無論是運輸物資還是行軍打仗,機動性會大大的增加,整個西北四路會變的暢通無阻,再不用看老天的眼色了。

就在蘇錦回到秦州後的第三天,禦史台監察禦史梁堅及侍禦史王拱辰緊追著蘇錦的腳印而來,這兩人的到來讓蘇錦大為詫異,不過很顯然不是為自己而來。

蘇錦對梁堅和王拱辰的印象不深,禦史台中的諫官多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角色,在禦史台中,蘇錦也就是和歐陽修熟絡一些,對其他的人也選擇了敬而遠之的策略,這兩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到來。

晚間蘇錦設宴款待兩人,酒席宴上,兩人將此行的目的告知蘇錦,就在蘇錦離京的當天早朝上,梁堅上奏彈劾了涇原路涇州知府滕宗諒,在大宋,州府路級別以上的官員都會有權支配一筆數目不菲的錢,名之為‘公使錢’,類似於後世的招待費之類的錢財,譬如朝上官巡查至此的招待住宿,對屬下的賞賜,以及官府衙門節假日的聚餐之類的錢財都屬於此公使錢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