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八章 議和(上)

一行人緩緩西行,蘇錦不願獨自先行一步,雖然還有一大堆的事務在等著自己,但浮生數日清閑還是需要的,蘇錦本就是個不喜歡忙碌的人,這一路上能夠真正的休閑下來,帶著眾人沿途好好的觀賞風景,讓他倍感愜意。

途徑那座和夏思菱魚水之歡的小山谷之時,蘇錦故伎重演,將浣娘和柔娘兩姐妹帶去洗了個鴛鴦浴,三人纏綿不盡,更有一番蝕骨銷魂的滋味。

韓琦比蘇錦早幾日回歸秦州,蘇錦一行抵達秦州之時,他已經等的心急如焚了,韓琦此次回秦州除了要和蘇錦交接秦州事務之外,還兼任欽差大臣,帶來了朝廷給西北諸官和軍民的嘉獎令,李重被提升為渭州知府,潘江被任命為涇原路都部署副都指揮使,魏松鶴被任命為渭州通判,原秦鳳路隴州知府景泰被任命為秦鳳路都部署副指揮使,其余守城有功的軍民均有封賞。

蘇錦身邊的王朝馬漢等四大吃貨因跟隨蘇錦搗毀夏軍糧草有功,也從馬軍都頭一職被破格提升為馬軍副指揮使,授致果校尉之銜,已經是正七品的中級武官的職位,雖然馬軍副指揮使的職位有些名不副實,四人的屬下還只是各領一百馬軍,但已經是頗為讓人艷羨了。

在秦州逗留數日,跟韓琦交接完公務,接見了秦鳳路所屬隴州、鳳翔、成州、瑉州等地官員的拜見,寬慰褒獎一番,命各人各司其職,又設宴歡送韓琦入京高就,這才回過頭來安頓家小。

蘇錦新的職務是涇原秦風兩路經略招討安撫使又兼知秦州,所以理所當然的要將家眷安頓在秦州,秦州無論從規模還是繁華程度上都比渭州要好的多,但是西北可沒有什麽好的居所,好在韓琦在路使衙門的後堂面安置了個大園子,是韓琦自己出資自己建造的居所,因韓琦是個雅致之人,對居處的要求極高,這一回奉調回京,這宅子便理所當然的讓給蘇錦一家子居住;當然蘇錦也象征性的給了些成本價,對於韓琦而言,錢不錢倒不是大問題,最主要的是和蘇錦之間要搞好關系。

在秦州逗留期間,蘇錦簡單的了解了一番秦鳳路的概況,雖然有很多事迫切的要做,但再急也要往後放一放,因為和夏國的談判將要在渭州進行,自己必須要去渭州將此事了結。

蘇錦留下趙虎和一百馬軍守備路使衙門,帶著張龍和浣娘告別晏碧雲等人啟程前往渭州;從十月末,西北的天氣便逐漸冷了起來,進入十一月之後,第一場大雪已經落了下來,秦鳳路的雪還小些,但越往北雪勢越大,渭州附近的大雪積的足有半尺多深,行進頗為的艱難。

蘇錦在路上便憂心忡忡,這場大雪一下來,渭州城中不知道會是什麽摸樣,經歷一場大戰的渭州耽誤了城中房舍的建設,不知道人們怎麽度過這個嚴寒的冬天,可千萬莫要像揚州那般,有人凍死餓死,那可就是自己的失職了。

但一進入渭州城,蘇錦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城中的街道幹幹凈凈,積雪都被清除掉了,各處是一片熱烈的建設情景,前來迎接的渭州知府李重向蘇錦介紹,自戰後半月余,戰前疏散的數萬渭州百姓便紛紛回歸渭州,李重考慮到冬天將至,於是不待蘇錦回來立即下令開始重建工作。

戰後剩余的物資著實不少,滾木礌石等都可回收再利用,李重按照蘇錦原先的規劃,在城南城北兩處規劃之地建起了數千木石房舍,到第一場大雪落下之時,月余時間已經有大半的百姓入住新居,加之城中原本可居住的房舍,渭州城近七萬百姓基本上不會受凍。

吃飯方面,李重采取了配給制度,將救濟糧食按照人口每日發放,參加勞役之人可以獲得額外的報酬,雖然繁瑣了點,但是配給制度在當下卻是極為必要,這一點獲得了蘇錦的大力贊賞,李重是個政務高手,有他在基本上不用自己多操心。

目前擔心唯一問題便是居民的取暖問題,嚴冬數月光是吃飽肚子還不行,在西北戶外撒泡尿都能凍成冰棍,屋子裏若無柴薪取暖半夜會被活活凍死,百姓們也沒什麽禦寒的被褥和衣物,所以備足柴火是當務之急。

蘇錦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李重翻了翻白眼道:“只可惜隴山東坡可采木之處被燒了個精光,南坡又被蘇兄下令重建的時候砍了個精光,遍地是樹樁子,柴薪問題確實難以解決。”

蘇錦撓頭道:“那時候火燒眉毛,可想不到這麽遠,不管怎樣,哪怕是再遠也要派人深山砍伐木頭回來,今年冬天絕對不能凍死一個人,這件事我沒精力去辦,只能你去想辦法,我如今先要和夏人談判,談判結束才能有精力管這些事。”

李重點點頭,本來這就是他的事,他如今是渭州知府,城中百姓的生計本就是他該關心的問題,李重一面派一隊人帶著大批牲口去隴山深處砍伐樹木往回運,一面命人在城中收集枯枝角料,但李重也知道這不是個辦法,砍伐的隊伍要到西面近八十裏出伐木運回,路上又是大雪封路,很難有什麽成效,而城市周邊的木料和戰後的余料又必須要留作造房舍禦寒,所以還需要另想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