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二章 滅口

正當省試大考之時,又逢端午節慶,這時候京城中連出紕漏,讓趙禎惱怒不已。

禁軍大肆出動,搜捕了一夜,抓獲大小可疑人等數百,經過連夜審訊卻只是些偷雞摸狗輩,逃走的馬車夫卻毫無蹤跡。

根據死去那名刺客身上所攜帶的寶劍,開封府提刑司中有人推斷:刺客所攜的乃是軟劍,可大致推斷此劍出自福建龍泉,但龍泉軟劍散落四方,朝廷雖禁止私人鑄造兵器,但歷年來流傳下來散落民間的寶劍也不少,實難斷定便是刺客從龍泉購得。

而根據江湖上的會武技的門派推斷,善使軟劍者也多如牛毛,更不可能一一去查證。

於是案件居然進入了死胡同。

趙禎在早朝上震怒不已,連聲責罵開封府掌握京城治安不力,將開封府權知文彥博大大的斥責了一番,同時責令一定要將那名在逃的刺客同案犯抓住,禮部省試即將舉行,決不能讓天下學子們以為京畿治安糜爛如此。

全國兩千多解試高中的舉子便有兩千多張刁鉆的嘴巴,兩千多杆刁鉆的筆頭,趙禎最怕的便是這些家夥們回去之後亂說一氣亂寫一氣,而且基於京城治安的考慮,這件案子也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群臣也紛紛獻計獻策,有的猜想是否這批歹人跟夏竦別院玉璋樓的滅門大案是同一夥人所為,有的猜測是否是蘇錦在外得罪了什麽人,仇家混入京城來尋仇報復來了,更有人異想天開,猜測是不是西賊攻我大宋西北失利,故而派人來我大宋搗亂,專門潛入京城殺我大宋本科舉子,斷我大宋後繼棟梁之才,以圖長遠之計。

蘇錦聽得哭笑不得,這幫人真的想辦法不成,胡扯瞎想卻一個比一個厲害。

夏竦的猜測倒是很有道理,他估計是蘇錦在辦糧務之事手段雷霆,但同時亦有漏網之魚,應該是來尋釁報復來了。

吵吵嚷嚷的一上午,也沒個結果,最終蘇錦上前奏道:“皇上不必為此事著急,京城這麽大,刺客隨便往哪裏一貓,就夠開封府忙上十天半個月的;離省試還有兩日,若繼續全城搜捕,既擾民也會讓舉子們煌煌不已;臣倒是有個主意,刺客要刺殺微臣,臣便充當誘餌在四下行走,引得刺客現身,或可使之落入陷阱,也許能建奇功。”

趙禎還沒開口,晏殊便第一個反對道:“此舉絕不可行,豈能以身犯險;老臣以為須得擴大搜索範圍,居民宅院客棧裏弄雖然搜過了,但是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搜查,刺客也不是傻子,怎會隨便躲藏在某處,老臣說句不該說的話,或許刺客此時正在某位大人家中的後院貓著呢。”

晏殊這話嚇得眾人不輕,此話等同於說在座眾人中有人便是罪魁禍首,連蘇錦也嚇了一大跳,難道晏殊察覺了自己和夏竦暗地裏的較量不成?

不過晏殊接下來的解釋讓眾臣松了口氣:“老臣的意思不是說有人包庇刺客,以老臣自身為例,我甜水井胡同的宅子不算小,光是花園大小便有三個,若是刺客深夜潛入我宅中,躲在某處花草叢中蟄伏,一時半會兒倒也無法察覺;而官兵搜查是斷然不敢去我府上搜索的,便是在外邊翻得底朝天,也是白費功夫。”

眾人紛紛稱是,蘇錦偷偷注意夏竦的表情,夏竦的表情有些僵硬,看上去似乎是無動於衷,但眼神中的一絲慌張暴露了他的內心。

蘇錦知道,若是提議這麽搜,夏竦宅子裏的那幫人搞不好便要露馬腳了,別的不敢說,那刺客馬車夫已經被百姓描繪出了相貌,搜查隊人手一份畫像,那是怎麽也搪塞不過去的。

蘇錦本以為夏竦會竭力反對晏殊的說法,沒想到他第一個出言附和道:“晏三司所言極是,臣提議,各位大人以身作則,準許官兵入宅搜索,只要不驚擾內宅家眷便可,臣的府邸願意第一個為官差敞開大門。”

蘇錦暗叫高明,這一招先行撇清,顯得光明磊落,想來夏竦定然早有準備,既然他這麽說,那定然是搜查不到了,也許他早就想辦法將刺客送出城了。

夏竦一表態,眾官紛紛跟進,都說願意為官差大開方便之門。

趙禎緩緩點頭道:“諸位愛卿高風亮節,朕很欣慰,不過還未到驚擾諸位宅邸的時候;蘇錦說的對,省試期間不宜制造緊張氣氛,這兩日先多派巡邏禁衛在各處街巷巡邏,城門口也加緊盤查,教刺客無可遁去,帶省試一過,便全力搜捕,不放過一處;諸位愛卿可先行在自家宅院搜查一番,最好逼得刺客現身街市一舉捉拿,也免得去各位宅中驚擾。”

眾人齊聲稱是,打定主意回去一定要地毯式的將自家宅子裏搜一遍,若是真被搜出刺客藏匿在自家,即便是無辜的,也可能他人攻訐,到那時滿身是嘴也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