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零章 完美的局

富弼和蘇錦這次成功的談判震動了朝野上下,沒有人明白這裏邊的原因,忽然間一樁天大的危機便就此化解,而且化解的天衣無縫,大宋幾乎無傷的便駁回了遼國的無理要求。

而且接下來的幾日,邊境上傳來消息,集結的遼兵漸漸撤離,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突然間便緩解了下來,可見遼國朝廷上下對這次談判的結果是默認了的。

這可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初始幾日,朝中幾位重臣尚且憂心忡忡,他們一致認為這是遼國使者的緩兵之計,見達不成目的,便抽身而退,回到國內之後,自然會是大兵壓境;可誰也沒料到此事就這麽無聲無息的了結了。

朝堂之上雖疑竇叢生,但事實擺在眼前,不容否認;朝臣們刨根問底不遺余力的想問出緣由來,蘇錦和富弼給出答案只是:“遼使畏懼我天朝威嚴,經我等開導勸解之後,幡然醒悟,遂主動撤回不情之請;此乃托天恩浩蕩,皇上鴻威所致;我等在其中只是穿針引線曉以利害罷了。”

眾臣大翻白眼,這話怎麽不去糊弄鬼去?皇上龍威是有的,但若說遼人這麽在乎皇上的威嚴的話,有怎麽會有兩國之間曠日持久的摩擦和糾紛,又怎會敢起意提出無理的要求。

但蘇錦和富弼就是不開口說實話,眾人也無可奈何。

最為沮喪的便是杜衍了,遼人鎩羽而歸他自然也是高興的,只不過這件事平白無故的便宜了晏殊,這可大大的不妙;這幾天,朝堂上的晏殊明顯的精神煥發妙語連珠起來,墻頭草般的朝臣們對晏殊的態度也明顯敬畏了更多,這說明大家都將此事的功勞聯系到晏殊的身上了。

一個是晏殊的愛婿,一個是晏殊舉薦的愛將,糧務之事也就罷了,這回想讓他們出醜,趁機搞臭他們,沒想到居然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是足以讓杜衍嘔血三升。

富弼因此事大獲封賞,加封樞密直學士之職,趙禎甚至提議破格提任為樞密副使之職,呂夷簡和杜衍極力反對,說副使之職已定為夏竦,且夏大人已在動身回京的路上,豈能再另授他人?

富弼自己也極力的推辭高風亮節的表示:“臣但求大宋無事,不受遼國兵戈之患,陛下只需考慮如何強兵富民,危機再起之時可以從容應對便是,無需考慮臣職位之高低。”

趙禎這才不再堅持,但命富弼以樞密直學士之職掌侍從,備應對,仍知制誥,但俸祿品級提升兩級,實際上便是給了他三品大員的待遇。

對於蘇錦,封賞便簡單的多了,索然趙禎明知這件事離開蘇錦恐怕辦不成,但由於蘇錦的硬傷——非科舉入仕擺在那裏,為了不引起無謂的爭論,趙禎只能許諾蘇錦,科舉一旦中了,不低於四品的官職等著他,若是中不了,那也沒辦法,只能象征性的給些補償了。

蘇錦也不郁悶,他沒那些閑工夫來計較這些,只是趁著趙禎內疚的時候不提些要求也不是他的性格,於是便請趙禎給未來的銀莊題個匾額。

趙禎欣然應允,按照蘇錦的要求,提筆寫下了‘匯通天下’四個飛白體的大字,蘇錦就勢給銀莊起了名字,定為‘匯通銀莊’。

很多人為蘇錦鳴不平,蘇錦淡然處之,蘇錦明白,自己的本錢還不夠,勉強爭得的官職,來的艱難,守住更難;還不如退後一步,讓所有的人都覺得欠著自己的,將來對自己的好處也許更大。

蘇錦和富弼等人的秘密並未保持太久,三司大人實在是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在一個淫雨霏霏的午後,晏殊大人被同僚拉著去喝酒,酒到八分時,有人按捺不住,開口詢問此事。

“深諳人心,審時度勢,順水推舟,妙不可言。”晏殊大著舌頭毫不吝嗇贊嘆之語。

眾官員忙著追問:“三司大人,我等願知其詳,以解多日之惑。”

晏殊呵呵笑道:“就知道你們憋得難受,整件事都是個局,你不得不承認這個局設計的很巧妙,遼人懵然無知便一頭紮了進去,最後還自以為得計,倉促歸去;真乃驚天妙手也!”

“大人,您說了半天咱們還是什麽都不明白啊。”

晏殊借著酒勁將整個布局和盤托出,眾人聽得如癡如醉,紛紛咂舌瞪眼佩服不已。

校場上的火器,埋藏在樹林土堆下邊的火藥,對談判無所謂的態度,必會給人遼人一種宋人有恃無恐的假想。

由此在設一小局,命人假冒子虛烏有的軍器監火器署監作萬松山,那個萬松山根本就沒這個人,只不過是蘇錦從馬軍中挑選的一名精明的都頭罷了。

遼使蕭特末等人連日尋找蘇錦想急於談判,這一切都在蘇錦的耳目之中,當蕭特末等人窩在汴水河岸邊的柳堤下窺伺的時候,卻完全不知道,河上數艘烏篷船上都有人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