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打草驚蛇

蘇錦確實有些惱火,這幫孫子總是不依不饒的給自己造謠,上回八公山剿匪,明明是件大功勞,硬生生被人參奏,弄到連皇上都派人來查;這回顯然是有人又要在揚州擒拿馮敬堯和墨吏這件事上做文章了。

這回倒好,搞個什麽誤傷平民,這是朱世庸照顧著面子,估計傳到朝廷裏就要變成草菅人命不顧百姓死活了。

“蘇大人莫急,謠言再盛,也總歸是謠言,慢說皇上不信,便是我等也是決不信的;不過話說回來,幹了這麽一件大事,就算誤殺了幾個百姓,那也是情有可原,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朱世庸繼續激怒蘇錦,話裏話外都是坐實謠言的意思。

蘇錦忽然笑了,本來還是一副拍案罵人的樣子,突然間便陰天轉晴天了。

“還是府尊大人明理,謠言止於智者,都是些狗東西們看著本使立了功勞眼紅罷了;至於你說辦差事誤傷幾個平民沒什麽大不了,本人可不能苟同,我大宋有律法數百條,沒有那一條說了可以為了公務草菅平民性命,本人相信朱知府也只是隨口安慰之語,若是真的抱著這種念頭,遲早是要栽跟頭的。”

朱世庸相當郁悶,本是要套些蘇錦的發怒後的過激話來,沒想到卻被蘇錦抓住了話中的疏漏。

既然小狐狸不上鉤,那也範不著死掐這事,朱世庸圓滑如意,立刻改口道:“那是那是,只是隨口這麽一說,可不是真的那般想的,幸好蘇大人知道本府並非此意,要是遇到別的什麽奸邪之輩,定要拿我這句話上報了,哈哈,哈哈。”

蘇錦哈哈笑道:“府尊大人顧慮的可真多,誰會無聊到拿閑談來說事,卑鄙小人才背後捅刀子呢。”

朱世庸忙附和著道:“正是,似蘇大人這般正直之人,確實越來愈少了。”

兩人扯開話題,朱世庸笑道:“蘇大人,本府此番前來,一來是拜訪大人,二來是想請大人查一查咱們廬州的糧務,如今大宋上下糧務之事都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而專使大人也剛好在廬州,正好請專使大人將廬州糧務整肅一番。”

蘇錦擺手道:“此番我只是回鄉休假,可不是來辦差的,連續兩個月的糧務忙的我真夠嗆,此刻只想好好歇息一番,不願提及公務之事了。”

朱世庸幹笑道:“那可不成,本府翹首以盼的便是蘇專使回到廬州的這一天,大人在糧務上很有一套,本府雖政務精通,跟商賈打交道卻不甚精明,而這也正是專使大人的強項。”

蘇錦腹中暗罵,這老狗指桑罵槐的提及自己商賈出身,不露聲色的羞辱自己,這是從骨子裏藐視自己。

蘇錦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不過他也懶得跟朱世庸玩這些嘴巴上的遊戲,於是直截了當的道:“府尊大人的話我懂,廬州市面糧價穩定,百姓並無饑荒之象,這一點是府尊大人之功,本使回京復命之時會提及此事;朱知府是能吏,各處紛紛擾擾,惟其廬州巋然不動,定是花了大力氣整肅糧務;就算一開始我到廬州辦理糧務,怕也沒知府大人辦的好。”

“能得到蘇專使的誇贊,本府榮幸之至,能不讓專使大人勞神,安心的回鄉過新年,也算是本府送給蘇大人的一份禮物吧。”

朱世庸洋洋自得,他本就是要在蘇錦面前炫耀一番,就是要蘇錦親口承認廬州糧務辦的好,潛台詞就是:,我這裏一切井井有條,基本上沒你什麽事了,乖乖的過你的年,過完年就滾蛋,別想打什麽歪主意。

“要是所有的父母官都像朱知府這般的有能力,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那本使早就可以回京復命了;朱知府於政事上是把好手,也許不日便會高升,以後還請多多關照為感,蘇錦初出茅廬,很多事做不到像知府大人那樣未雨綢繆滴水不漏,以後還要跟大人多請教請教。”

“哪裏哪裏,客氣客氣。”朱世庸得意的大笑,端茶美滋滋的喝了一口。

蘇錦探頭道:“過完年之後本人便要上京復命了,在揚州時,聖上讓歐陽中丞傳旨與我,要我將淮南路的糧務巡視一遍,寫成文書上報,所以廬州糧務大人雖然已經辦的妥妥當當的,但有些程序上的事倒是要走一走;譬如查查糶糧的記錄,看看官倉的糧食等等,也便於估算糧食是否能夠撐到來年夏收,是否需要朝廷調配接濟等等;這些都是職責所限,到時候還請朱大人給予方便。”

朱世庸呵呵笑道:“那是自然,到時候我命人全力配合你便是,倉司官員隨叫隨到。”

蘇錦微微一笑道:“那便先謝謝大人了。”

朱世庸道:“歐陽中丞數日前派人要我去揚州見他,本府當時忙於糧務,實在是抽不出身,本打算年假放了便去拜見他,但他忽然又派人送信來說不必去了,所以現在倒是無事可做了;今日也空閑的很,不如咱們尋一家酒樓,由本府做東小酌一番如何?本府倒知道有一家酒樓酒菜不比和豐樓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