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六章 假如你有五百萬

眾人花廳落座用茶,共敘別來情狀,話題自然離不開蘇錦此去的經歷。

王夫人笑的合不攏嘴拉著蘇錦問個不停,好像要將蘇錦離去後的所有的事情問個遍;蘇錦當然不能如實回答,只撿些有趣的事情跟王夫人說,應天府差點送命,八公山以身犯險之類的話提也不提;這些事若是說出來,王夫人怕是當場便要背過氣去。

晌午時分,王夫人果真親自去廚房給兒子做好吃的,晏碧雲倒也不怕王夫人不高興,自告奮勇的跟去幫忙;蘇錦也沒辦法阻止,只得由她去。

張老掌櫃趕緊趁機向蘇錦稟報蘇記的經營情況:“大東家,蘇記下半年生意有所起色,大東家的身股之法讓夥計們有了很大的動力;昨日正好老朽命人盤點清算完畢,下半年這五個多月,蘇錦利潤比上半年翻了兩倍有余,各家鋪面總計盈利達一萬四千貫,大部分利潤來自成衣鋪和布莊,大東家高瞻遠矚,老朽深感不及啊。”

蘇錦笑道:“還是靠大夥兒,我只是動動嘴巴,具體事情可都是你們的功勞,若是我自己來做,怕是早就搞砸了。”

眾掌櫃自然謙遜一番,紛紛表示以東家之才,只會做到更好,哪有搞砸之理。

城西糧鋪馬大掌櫃笑道:“若非大東家命糧鋪一直平價售糧,幾家糧油鋪的利潤當會更高,可惜了大好的時機。”

侯大掌櫃擺手道:“老馬啊,你這是鼠目寸光啊,難道你是要大東家發國難之財麽?”

蘇錦笑道:“侯大掌櫃說的對,臨走前我定的店訓第一條便是‘義信利’,當此之時,必須要義字當頭,錢容易賺,但是人心卻難以聚攏,你們知道蘇記現在蒸蒸日上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麽麽?”

趙大掌櫃道:“公子爺的改制身股盤活成衣鋪之舉功不可沒。”

蘇錦擺手道:“錯了,這是皮毛,最根本的原因是蘇記律己甚嚴恪守商道,而且在廬州城口碑甚佳;你東西再好,沒人來買還是枉然,所謂口碑便是人氣,人氣一旺,那便一切水到渠成了。”

馬掌櫃恍然大悟道:“原來大東家寧願平價售糧,正是為了聚攏人氣之舉啊,高明啊高明。”

蘇錦笑道:“你算是想明白了,蘇記本就是一體,大家也不必分的那麽細,糧鋪聚攏的人氣,其他各家鋪面都大為受益,因為所有的鋪面都掛著一個金字招牌,那就是‘蘇記’,百姓們心目中只要有了蘇記這塊招牌,咱們還愁什麽?”

掌櫃們紛紛鼓起掌來,大東家這番話是做大生意之人才有的見識,只顧眼前之利而失掉口碑,雖能短時獲利,卻不利長遠發展。

蘇錦其實最關心的不是家中的生意,而是商會那幫人的動態,這趟回來,若不將商會那幫人整個死去活來,那便不是蘇錦的作風了;不為自己當初所受的欺壓,只是商會曾經逼死這一世的蘇錦之父默然公這一件事,便足以讓蘇錦抓住他們不放了。

現在所缺的不過是理由而已,若非邱大寶糊裏糊塗的死在八公山上,自己根本就不用動腦筋,邱大寶只要往外一站,商會和朱世庸等人統統都要完蛋;不過雖然最有利的證人沒了,蘇錦還是有信心能夠收拾掉唐紀元一幹人,今非昔比,昔日自己還懵懵懂懂,商會都沒能鬥得過自己,何況經歷了這麽多的風雨之後,蘇錦跟沒有理由弄不垮他們。

於是問道:“商會那邊怎麽樣了?有沒有搞小動作找咱們茬?”

張老掌櫃道:“大東家剛走的那兩個月倒是發生過一切摩擦,不過都無關緊要,最近這兩個月商會忽然像是變了性子,不但也學我蘇記平價售糧,而且還將所囤積的糧食按照官價售糶官倉,為此朱知府還書寫了匾額吹吹打打的送到商會呢,搞得好不熱鬧。”

蘇錦一愣道:“他們將糧食售糶給官倉了?什麽時候的事?”

張榮欽搖頭道:“具體時間我等不得而知,但自打大東家剿了八公山匪盜的消息傳來之後,原本還捂著糧食不賣的商會一下子便變了章程,當天便開始平價賣糧了。”

蘇錦若有所思,繼續問道:“那廬州城中現在糧食接濟的上麽?”

“糧食倒是不缺,公子爺也知道廬州百姓早先也刮過一陣搶購之風,那時候每家每戶都存了足有兩個月的糧食,加之現在各家糧鋪都正常平價售糧,倒還沒聽說過糧食不夠之說;而且朱世庸也下了告示,說官倉糧食充足,廬州今年糧食不會缺,所以人心倒也穩定。”

蘇錦點頭道:“也算是件好事,只要不鬧饑荒就好,就怕和揚州一樣,到頭來百姓受苦。”

趙大掌櫃道:“老朽總覺得商會忽然這麽乖覺定有原因,哪有狗不吃屎的道理?大東家你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