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情無真假

揚州南門七裏的一處山丘上,一片疏影橫斜暗香盈鼻的梅林中,十幾名女子肅立一座新墳前,淚眼婆娑絲帕絞透。

米花娘的墳墓是蘇錦命人尋址安葬的,安葬那日蘇錦有事沒來,命人雇了幫閑,買了一副上好的棺木將之下葬在此處,這裏幽靜雅致,倒也算是塊風水之地。

米花生前迎來送往名滿揚州,死後卻冷冷清清並無多少人知曉,去的默默無聲,蘇錦雖對她為馮敬堯殉身而感到十分的不值,但是卻為她的剛烈所動容。

愛了便是愛了,就像蘇錦記憶中一段耳熟能詳的那段誓詞所說的: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無論你是健康還是病患,無論你是好還是壞,我都願生死相隨;其行為或有商榷之處,其精神卻值得嘉許。

天色陰沉,北風呼呼而來,將陰雲布滿天空;墳前最後一張紙錢化為灰燼,蘇錦輕聲招呼白牡丹等人,準備上路了;眾女依依不舍,擦幹眼淚上了車,車子並未再進城,而是繞城往西,往通往廬州的官道上行去。

蘇錦命張龍趙虎跟白牡丹她們一起行走,自己則飛騎趕往西門外,在那裏自家的車隊已經先行一步,而歐陽修和宋庠早已在西門外擺下宴席給他踐行。

蘇錦剛剛來到西門,就被眼前的情形給驚呆了,不知是誰將自己要離開揚州的消息放了出去,竟然引得百姓們紛紛夾道相送,西門外的大片開闊地上全是攢攢而動的人頭。

蘇錦一現身,人群頓時騷動起來,有人高呼:“蘇青天,一路走好。”

有人高喊:“蘇青天,揚州百姓感謝您的大恩大德。”

更有人舉著酒碗,挎著滿是雞蛋的籃子,拎著活蹦亂跳的鮮魚要擠上前來送給蘇錦。

蘇錦笑容滿面,下馬將韁繩交給一名廂兵,自己則拱手鞠躬致謝,一路走一路接過百姓遞來的酒碗喝幹,等走到宋庠搭的長棚之處時,蘇錦已經是醉意熏熏了。

歐陽修和宋庠站在棚外笑眯眯的看著這一切,他們此刻才感覺到這位蘇專使在百姓心中的分量,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為人們如此的看重和愛戴,何其不容易。

有人常慨嘆民心自古性刁,無論是亂世還是升平歲月都是一樣,一人難如萬人意,你是個完美的人,但是你卻不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就是人們常常慨嘆刁民處處的道理。

一個人要是能讓全城百姓如此愛戴,這說明此人必有獨到之處;對於蘇錦而言,這不是什麽秘密,揚州城百姓的性命幾乎都是他救下來的,能享受這樣的待遇恰恰說明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在百姓們活不下去的無助時刻,你能滿足了百姓基本的生存需要,便足以得到他們的信任,除此無他。

所謂“其地奢,則其民必奢必富必禮”,“其地瘠,則其民必克必惡必險”這句話其實應該反過來說,越是窮山惡水,百姓們的要求便越低,也更容易滿足百姓們極低的欲望,也就更能得到他們的愛戴;而反之則難上加難。

蘇錦雖然並沒有閑心來對此進行總結一番,但是他卻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蘇專使,本府代表揚州百姓敬你一杯酒,多謝專使大人兩月來為揚州百姓所做的一切,本府自愧不如。”宋庠倒是第一次自稱不如,也許是受百姓情緒感染,也許是真的發自內心。

蘇錦搖搖晃晃的結果酒杯一飲而下,笑道:“府尊大人客氣了,這兩個月沒少惹府尊大人發怒,但好在你我同心終於將揚州城的危機渡了過去,也算是完美收官,其他的話便不多說了。”

宋庠賠飲一杯略帶惆悵的道:“本府也想明白了,元日新年過後便上折子請求辭去揚州知府之職,本人實在不是牧守一方的料,諸般失誤之處,差點釀成大禍,是該清醒清醒了。”

蘇錦笑道:“府尊大人何必著急,揚州糧務吏治雖出了些事端,但畢竟也在大人任上解決了的,就算是功過相抵,皇上也不至於怪罪大人,一切皆在皇上心中,你我何必多尋煩惱;不過,大人若是不想當這個知府的話,本人倒是建議大人去修撰史籍,整理文稿,此舉意義重大,而且頗為適合府尊大人,在知府任上府尊大人滿腹詩書其實是浪費了的。”

歐陽修大翻白眼,這小子醉酒亂說胡話,這是誇人還是貶人?修撰之類的史官雖然名義上好聽,其實大家都把他們等同為無能之輩,說什麽知府任上浪費滿腹才學,這不是當著和尚罵禿驢麽?

不過宋庠倒是沒有生氣,反倒連連點頭稱是,他自問政事實在是難擋大任,蘇錦的建議倒不是隨口一說,值得自己考慮考慮。

蘇錦端起一杯酒對歐陽修道:“中丞大人千裏迢迢來到揚州,給了下官極大的助力,中丞大人未至之前,我等忙亂無序,您一到,立刻井井有條,在下極為佩服;話不多說,這杯酒我敬中丞大人,話在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