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如夢汴梁城(上)

行行復行行,大隊人馬加快了前進的速度,離開牛頭驛後,行了兩天到了太康縣境內,再轉而往北過杞縣折往西北直奔汴梁。

算起來行程已經七日,這七天把蘇錦累的夠嗆,坐在馬上,兩瓣屁股都快磨出厚厚的一層老繭子來了,而且人多眼雜,也不能偷偷鉆進晏碧雲的車內舒坦一會,隊伍裏也根本沒有讓蘇錦乘坐的車子歇息,晏殊也再沒叫蘇錦進他寬大的豪華車廂裏談話,蘇錦苦不堪言。

每日晚間蘇錦都只能趴著睡了,好在晚間倒是能跟晏碧雲她們說說話,小穗兒和浣娘心疼蘇錦,倒是經常給他松松肌肉,按摩一番。

不過到了汴梁郊外的時候,蘇錦的騎術已經鍛煉的很好了,以前騎馬馬兒一旦小跑蘇錦便抓著馬鞍嚇得臉色發白,現在蘇錦已經能縱騎如飛,在屁股適應了馬鞍的打磨,也學會了隨著馬的身體上下使用巧力之後,蘇錦的苦日子到頭了,不時的會縱馬馳騁一會。

秋天的曠野上,蘇錦縱橫來去的身影,讓車內的幾名女子看的喜笑顏開,這家夥還是個孩子啊,騎個馬都這麽的興奮。

越近汴梁,眼前的風物便越是繁盛,小集鎮多了起來,人也多了起來,人的穿衣打扮也逐漸華貴,表情也越來越有些倨傲,村落的房舍也越來越大越精美,總之在潛移默化中,你會感覺到一種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地方。

蘇錦明白這是天子腳下百姓養成的獨特心理優勢,這是模仿不來的一種氣質。

十月十八日,車隊到了汴梁城外,駐足遠觀,一座綿延數十裏的大城橫亙在眾人的面前,高樓翠樹紅瓦黃墻,隱隱約約傳來的嘈雜的人聲,都顯示著大宋都城的繁華。

蘇錦知道,汴梁城乃是在這個時代的世界上第一大都城,城廓方圓三十裏,人口近一百三十萬,商鋪近萬間,光是拱衛京城的禁軍軍隊便多達十五萬,毫無疑問可以稱之為國際第一大都市。

終於能一睹這座繁華如夢的宋都的風采,蘇錦的心情很是激動,與此同時他也知道,他的人生的轉折或許便從今日始了。

離城十裏的長亭外,大隊停了下來,富弼策馬來到晏殊的轎子面前詢問道:“請大人示下,咱們直接去內城還是先回甜水井胡同?”

晏殊掀起轎簾看看天色道:“天近午時,還是先回甜水井胡同,將蘇錦等人安頓,下午你我二人進宮面見聖上,讓蘇錦他們先歇著。”

富弼答應一聲,吩咐隊伍整裝整隊,打好儀仗,折往麗景門,午時時分,進了汴梁城,沿著汴水東岸的寬大街道往甜水井胡同晏殊的宅邸而去。

蘇錦騎在馬上,眼睛已經有些不夠用了,自進入城門的那一刻起,蘇錦的嘴巴便沒有合攏過,汴河兩岸人流如織,繁華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臨河店鋪鱗次櫛比,汴水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數以百計,河上過不裏許便建有石拱大橋一座,兩岸來往暢通無阻。

撐船的、騎馬的、趕車的、走路閑逛的、挑擔的、扛包的、負重的、買賣東西的、橫著膀子的官差、萎縮在墻根下的乞丐、打馬而過一路呵斥的士卒、吆喝叫賣的小販、打啰耍猴子玩把戲的江湖藝人,茶館裏口沫橫飛的茶客們……整個一個市井全圖。

蘇錦看過《清明上河圖》,不過他總認為那是經過藝術化的加工,並非寫實;現在眼前的景象跟那圖上相對比起來,蘇錦完全的信了;今日只是普通一日,既非節氣又非節日,這樣的普通一日其繁華熱鬧已經直追那副畫作,更何況到了節日裏,那該是何等的浩鬧;看來那幅畫不是誇張了,而是減略了很多。

老爺到家,晏家上下都出來迎接,蘇錦一看那陣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幾十口子人都傻眼了,晏殊光兒子就六七個,大的四五十歲,最小的還在繈褓之中,連小妾也有六七個,個個美貌風韻,不由的暗自羨慕晏殊懂得享受人生。

晏殊笑眯眯的下了轎子,不理眾人的行禮首先來到抱著最小的兒子的妾室面前,伸手抱過正手腳亂舞哈哈直樂的幼子,含笑逗弄一番。

蘇錦猛然想起了一件事,這個最小的孩子,莫不就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後世大大有名的晏幾道麽?就是這位小爺寫出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名句,想不到啊,居然能見到晏小山,蘇錦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時空扭曲的不真實感。

那邊的父子二人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了,晏幾道胖乎乎的小手揪著晏殊的官帽,將晏殊的形象破壞無疑;而晏殊卻不以為意,胖墩墩的身子上的肥肉笑的一抖一抖的,宛如波浪起伏,顯然是樂在其中。

眾人進了晏府,晏殊替蘇錦引見眾人見禮,又吩咐仆役收拾出一間小院讓蘇錦居住,蘇錦忙道:“還是不麻煩大人了,在下想自己在外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