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官二代

一群人停止爭論,來到三人面前,包拯之名在廬州自然無人不知,眾學子紛紛上前行禮,包拯一一回禮,說起來包拯和這些人倒是同師之誼,只不過包拯早在天聖二年便中了進士,那時候在座的學子們還是一團軟肉,不知道在什麽地方冒煙呢。

“今日宅中來客,諸位便請自便吧,諸位記住,出了這個門,一切爭執辯論都要拋諸於腦後,決不可胡亂言語,否則害人害己實為不智;且老夫讓諸位來此聚會只是為探討學識上的疑難,文章、儒法俱可談論,但絕不許談論朝政,今日你等探討的話題已經超出此範圍,魏松鶴、趙知白兩位一個月不準踏入此門。”陸大人平靜的道。

學子們似乎習以為常,並不為這樣的處罰而吃驚,倒是趙知白有些不服氣,嘟囔道:“魏松鶴乃是起因,學生只不過是反駁他幾句,便也連坐麽?”

陸大人不悅的道:“這裏的規矩你不是不知道,老夫所言都是為你們著想,今日不修身,他日仕途上出言不謹慎或會招致滅頂之災,到時候悔之晚矣。”

趙知白一臉的不高興,轉身便便朝外走,包拯見狀道:“這位公子請留步。”

趙知白轉頭道:“包大人有何見教?”

蘇錦聽得大皺眉頭,此人有失禮儀,說話中帶著火藥味,對陸大人如此,對身為四品大員的包大人也如此,似乎不是個愣頭青便是個有後台的衙內公子。

“見教不敢,只是身為長者有幾句話告之與你,君子六藝,你可知是哪六藝麽?”

“不就是禮、樂、射、禦、書、數麽?包大人莫非以為在下連六藝都不懂麽?”趙知白眼中帶著一絲挑釁的光芒。

“不錯,你既知六藝,為何不尊六藝?只會嘴上說說也叫做懂麽?鸚鵡學人言語,說倒是說得比有些人都利落,但是話中之意它懂得幾分?”包拯黑下臉來道。

“包大人是將在下比作那扁毛畜生麽?在下如何不懂六藝,倒要請教。”趙知白臉色難看,語氣也不遜起來。

周圍眾學子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話語聲雖不大,但是卻一字不漏的送入趙知白的耳中。

“看看,這位趙知白的脾氣又上來了,平日對我等不屑,對包大人居然也是這個態度。”

“還不是有個好老子,那日沒見提刑官大人親來拜會陸大人麽?談的便是要陸大人好好指點這位趙公子,卻沒想到這麽橫。”

“別說啦……人家老子是提刑官,說了以後犯事會給你小鞋穿。”

“呸呸呸,童言無忌,我犯什麽事?好的不靈壞的靈,可別亂說話。”

“……”

趙知白的臉青紅不定,雙目怒視周圍眾人,眼見便要爆發了;陸大人趕忙打圓場道:“都莫要閑言碎語,為學君子需修身克己,爾等卻喜歡傳這些小道消息,真不知你們的聖賢書讀到何處去了,都散了吧,老夫跟包大人還有事要談。”

眾人忙鞠躬退散,包拯看著那趙知白想說什麽卻又沒說出口,從學子們的言語中包拯基本上了解了趙知白的身份,既然是提刑官的公子爺,和恩師陸大人或許有些交情,自己越俎代庖去教訓趙知白反倒落了陸大人的面子,當下住口不言。

蘇錦對什麽提刑官一屁不通,這個時代官職名稱多如牛毛,誰耐煩記得這些官名,只聽這些學子們說的話,感覺這提刑官應該是個比較大的官職。

蘇錦猜的沒錯,大宋提刑官官職確實不小,原本為各路轉運使下所轄之負責地方刑獄、訴訟的官吏,通常由朝廷委派下來,若論地位和官職其實在知府之上。

區別只是一管軍政一管刑司而已,而提刑官在某些方面的權力比知府還大,譬如死刑的判決便需要提刑官的核準方可,而知府則只能判決非死刑的徒刑,可見提刑官在這方面的權力遠大於知府。

在很多的州府中,大牢內經常發生毆人致死,或者生病、自縊、餓死、暴斃之類的奇怪死法,便是跟此制度有關,知府老爺若想弄死一個人絕不肯按照常理上報提刑官核準,反倒是用些非常規手段來的穩妥些。

雖然提刑官有復核檢查接受投訴的權力,只不過大多數州府衙門跟提刑司均關系良好,大家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安安穩穩的坐好自己的位子便罷,誰也不會蠢到當真無視對方較真到底。

蘇錦很感興趣的想看看包拯聽到趙知白為官宦之子後會不會依舊不留情面,他早已聽出包拯便是斥責趙知白對儒生六藝中的‘禮’字不遵,但見包拯居然住口不談,微微有些失望。

然而讓人沒想到是,趙知白居然反擊了,人群退散,他卻並未走開,反倒梗著脖子道:“包大人,您還沒回答在下的話呢,無緣無故被大人等同於扁毛畜生,在下想知道為什麽?便是我爹爹也未曾對我下過這番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