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難於登天

這幾天雖沒辦成什麽事,但是蘇錦卻真的長了見識,跟李重形影不離的混了三天,把關於科舉的事情倒是打探的清清楚楚。

蘇錦一直以為古代的科舉就是進了考場,作一篇八股文章,只要格式正確,道理中正,用詞考究,切題準確,再加上一些獨辟蹊徑不驚世駭俗的小觀點,便可十拿九穩;可是當李重將科考的科目一一說給他聽時,蘇錦興沖沖的勁頭一下子降到了冰點。

這他媽的也太難了吧!

“本朝科考分六科,當然是以進士科為主,其他五科諸如三禮、三史、五經、學究等科則並稱為諸科,不是說朝廷不重視,而是及第之人若為進士科取中,大多受重用,考中之後便可一步登天;諸科各科人數寥寥但勝在專精,難易度不可同日而語,故而應者也不少,及第之後雖要職難當,但總好過不中。”

李重就這一句話,就讓蘇錦傻眼了,什麽這個科那個科的腦子都攪糊塗了,這還讓不讓人活啊?禮部這些家夥是不是閑的蛋疼,沒事搞這麽多花樣幹什麽?

李重頗有耐心的給蘇錦解釋了半天,蘇錦這才明白是怎麽一回事。

簡而言之,這就像後世高考一樣,正常莘莘學子十年寒窗之後都是參加全國統一的高校招生考試,而有的人則考的是藝術學校,有的考的是體育類院校,還有的考的是軍事類院校等等,只不過與宋朝相比,這些特長類院校的招收名額有限的多,遠比正常考生招收比例要小。

拿到宋朝來說,進士科考生便是正常考生,其他科便是各自鉆研一門特長的特長類考生,兩者區別大致於此。更讓蘇錦奇怪的是,居然進士科和諸科取中的舉子以後的仕途竟然區別對待,這也太他媽沒人權了。

“考些什麽呢?八股文麽?”蘇錦硬著頭皮繼續請教。

“什麽是八股文?有這種文體麽?”李重被蘇錦嘴巴裏蹦出的新名詞弄的有些糊塗,雖然蘇錦的嘴巴裏經常出現新名詞,但是對於詩文體裁一向自詡精通的李重,確實不知道什麽叫做八股文。

“八股文你都不知道?”蘇錦張大嘴巴,眼神好一點的都能看清他嗓子裏的咽垂體了。

“說說,快說說。”李重興趣上來了,催著蘇錦跟他解釋何為八股文。

“八股文就是……”蘇錦正欲解釋,忽然閉嘴;想起來了,這八股文明朝才有啊,跟李重說不著啊。

“說來話太長,下次抽空跟李兄詳談,李兄還是給小弟講講進士科要考些什麽吧。”蘇錦趕緊將話題拉回來。

“蘇公子切莫忘記抽空跟在下解釋,對了!還有上次你說的牛頓和蘋果,什麽萬有引力,你也要一並解釋給我聽聽。”李重認真的道。

“一定,一定!”蘇錦滿頭瀑布汗,下次跟李重說話可要小心,萬一一不小心再蹦出新名詞來,這人定會不依不饒的求教,一般的倒也罷了,要是說漏了什麽哥德巴赫猜想、什麽費爾馬大定理之類的名詞,光解釋這些名詞,這輩子就別幹其他事了。

“解試和省試場次不同,解試統一為三場,而省試五、七場不等,至於內容則相差無幾,無非試策、試論、試詩賦、試貼經、墨義而已矣。”

李重輕描淡寫的說著蘇錦完全不懂的話,讓蘇錦再一次如墜雲裏霧裏。

李重看著蘇錦逐漸蒼白的臉色,和額頭大滴的汗珠關切的問道:“蘇公子身體不適?”

蘇錦勉強一笑,道:“沒事,就是心裏堵得慌。”

“要不要請郎中?別是中暑了吧?”李重極為關心,慌著要起身叫人來。

蘇錦趕忙制止他,掏出汗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將桌上涼茶一飲而盡,籲了口氣道:“麻煩李兄再給我詳細解釋解釋,試論如何試?試帖經墨義又如何試?”

李重看怪物一樣的看著他道:“蘇公子玩笑了,這都不懂你拿什麽去應試?莫要告訴我你真的不懂。”

“不懂!狗屁不通!”蘇錦老老實實的道。

李重一個趔趄,差點沒摔死;這是什麽人呐,作為應試考生基本的常識都不懂,拿什麽去考?光是這一條,這解試的名額能不能拿到都成問題,即便拿到了,進了考場也只能是出醜而已。

“正因不懂,方才請教李兄嘛,懂了我還問什麽?”蘇錦兀自嘴硬強辯。

李重定定神,端起面前的涼茶也顧不得什麽禮儀咕咚咕咚灌了一氣,將心中升騰起的郁悶壓了下去,耐心解釋道:“所謂試策,便是禮部考題中就政事、經義等設問,令應試者筆試作答,用以判斷應試者處理政事及相關事務之能力。”

蘇錦恍然大悟道:“哦,原來是問答題。懂了,什麽是試論呢?”

李重翻翻白眼,繼續道:“試論即策論,顧名思義,便是針對歷朝歷代或詩書中之立論進行論述,闡述自家觀點,陳述自家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