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變革時代(上)

眾人的目光回轉,落在蘇錦身上,蘇錦一襲藍衫,腰間懸溫香玉佩,滿頭黑發挽起,用紫色金絲線紮起,面目英俊,神色恬然。

“坐吧,桌上的果品和糕點請隨意享用,我知道你們中有人是空著肚子的,自家人在此,不必過於拘禮。”

有人笑道:“多謝少東家款待,如此便不客氣了。”

侯大掌櫃道:“怎地還是少東家、少東家的叫,今後要改口叫大東家了。”

眾人交口稱是,蘇錦哈哈一笑道:“這有什麽區別?‘少’字改成‘大’字,我蘇記的生意便紅火些麽?還是我蘇錦便多出一塊肉來呢?”

眾人哄笑起來;張大掌櫃拱手道:“大東家,話不是這麽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萬事終有個規矩方圓,既然是大東家,大夥就該這麽叫。”

蘇錦哈哈笑道:“好好好,你們想怎麽叫便怎麽叫,我沒意見,直呼其名我也不會見怪;蘇錦畢竟是初出茅廬,今後便仰仗諸位全力幫我了。”

“哪裏哪裏,大東家恁般客氣作甚,都是應該的。”眾人紛紛道。

“那麽,咱們便言歸正傳進入正題,今日有極為重要的事情跟大家宣布,可能有人已有耳聞,沒錯,就是關於店規的修改和諸位的福祉;張大掌櫃,咱們老店規用了多少年了?”蘇錦收起笑容,肅容問道。

“回大東家,店訓是令祖父順德公所擬,用了最少十八年了。”

蘇錦咋舌道:“居然比我的歲數還大,真可謂是古訓傳家了,但不知其中內容具體如何?誰能背的出,便請他當眾背上一背,能背的舉手示意一下。”

蘇錦話語一出,頓時十幾只手舉了起來,蘇錦挑了一位看上去最年輕的夥計道:“這位哥哥來背吧,我見你面熟的很,一時間倒想不起你名字來了,見諒見諒。”

那人三十四五歲的樣子,四四方方一張大臉,頗有些威武之相,只見他起身行禮道:“大掌櫃見過我兩次,小人是蘇記染坊管事錢鶴年。”

蘇錦猛然想起,自己做廬州布匹市場調研之時曾到過他的染坊數次,了解民間自織布的情況;民間有百姓自己織些粗麻布匹自用,往往需要染色上料,蘇記這小小染坊便是為了方便百姓所開設的,只因不是蘇記主流產業,所以蘇錦倒是真沒放在心上。

蘇錦忙還禮,打手勢請錢鶴年開始背誦,只見錢鶴年負手昂頭背道:“蘇記店規,其一、誠信為先,利之為後,無誠不力,無信不容,利取三分以養民,財不鉆營而為仁。其二、物以質為先,忌次充好,以虧充滿,取不當之利。其三、迎來送往當禮到人情,忌欺客瞞客怠客之舉……”

錢鶴年身形高大,語音洪亮,將蘇記店歸二十四條逐字不漏一一背出,每一字都清晰入耳,不帶半分拖拉。

蘇錦暗自點頭,不得不說這店規定的有水平,從從商之道直到店員的行為準則事無巨細均有所涉及,除了夥計們的日常工作有所規範之外,甚至對他們的行為生活也有所限制,譬如有嚴禁‘誘拐、奸淫、剽竊、私通’等等方面的行為準則,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

錢鶴年口齒伶俐,盞茶時間,店規便全部背誦完畢;蘇錦心裏舒坦,帶頭鼓起掌來,頓時掌聲如雷,夾雜著彩聲。

錢鶴年團團作揖,緩緩坐下,蘇錦笑道:“錢管事好口才,我蘇記店規好文采,兩者相得益彰,聞之如聽新詞一首,一點都不氣悶,難得難得。”

眾人心道:“你這也吹得太過了,店規能和長短句相比麽?”

“諸位覺得我蘇記店規如何?”蘇錦道。

“順德公所擬之店規可謂字字珠磯,不但是我蘇記店中人等之行為準則,放諸於世,用以律人,亦是一篇育人之字。”張榮欽點頭嘆道,白花花的胡子不停地抖動,顯然極為激動。

其他各位大掌櫃也紛紛表示同意,蘇錦一笑道:“在我看來,這店規好是好,只是有些方面已經過於陳腐,故而今日我想對這店規稍加補遺和修改。”

趙大掌櫃忙道:“這店規我等並未看出有何不妥之處,大東家可切勿輕易修改,畢竟傳承十幾年,已經深入人心了。”

蘇錦道:“這個我自然知道,只不過古人雲: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時光過去近二十年,有些東西要改改了;譬如第十九條言道:舉止有度,端方有禮,穿衣勿以奢華為先,餐食需有五谷之末,出入不已車駕為榮……這一條中後面的幾條便需修改,我蘇記現在正大力推行高档成衣布料市場,穿衣就是要得體,而且要貴重,每個夥計都是一個活動的衣服架子,要穿出神采和風度來,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意上門,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眾人沉默了,不得不說蘇錦所說的極有道理,高档成衣布料市場的紅火,便是大東家請了青樓紅牌,選了俊美小夥計在城隍廟前展示而開創的局面,這一招絕對有效,這是已經證明了的,眾人無從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