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手筆

蘇錦細細的問了張掌櫃南方幹旱的情景和細節,坐實了自己的判斷,於是他輕聲將自己對於形勢的判斷告訴了張榮欽。

張榮欽猛然想起采購布匹時曾有布商談及今年的幹旱,難怪有些精明的家夥不願意售出布匹,看來是在賭一把了。

蘇錦知道,五六月份南方正是多雨的季節,但在這個時候卻發生大旱,這極不尋常,多半後續的旱情還會加重,他和張榮欽迅速達成共識,馬上火速再去一趟,大批采購各色布匹,無論貴賤。

蘇錦決定再拿出三萬貫去采購,這個決定讓張掌櫃張大了掉了幾顆牙的嘴巴,少東家這是在賭博了。

蘇錦本想這次讓陳貴前去,但張老掌櫃堅決的反對,這一次是真正關系到蘇家所有人命運的一次豪賭,如此大規模的采購張掌櫃絕不會放心的假手他人,於是兩人商定嚴守秘密,休息一日後,後天一早張老掌櫃秘密攜三萬貫巨款南下,搜羅所有能搜羅到的布匹。

蘇錦第一次經歷這種搭上全家老小的搏命生意,心裏不免惴惴不安,但他一想到‘囤積居奇’這個詞便信心倍增,在古代,人力無法阻擋天時,會有很多這樣的機會出現,蘇錦的腦子裏曾讀過一本關於‘陶朱公’的生意之道的書籍,雖不知道是蘇錦還是王峰的記憶,但是書中陶朱公範蠡的經商之道給了他很大的震撼。

陶朱公成為富可敵國的大財主,主要的原因便是他觀察到市場的供求關系,判斷價格的漲落。他發現價格漲落有個極限,即貴到極點後就會下落;賤到極點後就會上漲,出現“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規律。

於是此君便‘賤取如草芥,貴出如糞土。’,所謂“賤取如珠玉”,即像重視珠玉那樣重視降價的物品,盡量買進存貯起來。等到漲價之後,就盡量賣出。“貴出如糞土”,即像拋棄糞土那樣毫不可惜地拋出。

總結起來蘇錦理解的便是:‘囤積居奇’四個字,這其中的難點便是對於市場規律的把握。

蘇錦敢於如此奮力一搏的另一個理由便是從後世得來,後世某年,化肥農藥等農業物資的上漲帶動了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揚,於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那一年糧食昂貴,很少有農戶願意用昂貴的糧食喂豬,於是當年的豬肉價格一路飆升到令人驚嘆的地步,有些有眼光的農戶發了一筆橫財;由於豬肉價格奇貴,第二年全國各地養豬之人猛增,於是乎供大於求,價格一路下跌,很多人血本無歸。

這一漲一跌之間,既表明市場的供求關系有規律可循,也讓蘇錦明白什麽是超前的眼光;譬如這次南方數分路的大旱便是一個信號,衣食住行這等生活必需品不會因為大旱大澇便會影響需求,到時候糧食布匹的緊缺成為必然,此時囤積,到時候便是大利之局。

蘇錦仔細的盤算了一下手中的資金,剩余的資金除了店鋪中必需的流動資金外,還有六萬貫躺在密室裏睡大覺,這些錢若不花出去便是死錢,只能隨著社會的越來越繁榮而貶值。

蘇錦決定將這六萬貫中留下一萬應不時之需,其他五萬全部花出去,當然不能囤積布匹,廬州城的以及周邊的需求畢竟有限,這一次蘇錦選擇了糧食。

蘇錦急火火的連夜將蘇記四城的四家糧鋪掌櫃統統叫來開會,在香茶和美點的潤澤下,四位大掌櫃聽完了蘇錦的決定,頓時一個個張大嘴巴,露出嘴巴裏被綠豆蓮蓉糕染綠了的大舌頭。

少東家在布莊和成衣鋪上搞得花樣這些老掌櫃早就看不順眼,在他們看來,少東家花了那麽多錢,迎來的卻是虧本的上千件訂單,每訂出去一件衣服便要虧數百錢,簡直是在敗家;為此他們和蘇記其他產業的掌櫃曾多次向王夫人進言,他們不能容忍少東家將兩代老東家打下的家業敗光,但王夫人堅持放手讓蘇錦折騰,也讓這些人無可奈何,這些人心想著老老實實的幹好自己的事,萬一布莊和成衣鋪盤子崩潰,憑借他們這些老產業還能幫著蘇記渡過難關,也不枉老東家對自己這幫人的看顧。

可是萬萬沒想到,少東家這麽快便將手伸到糧鋪這邊來,而且耗費的金額極大,這要是崩了盤的話,蘇記所有的產業全部完蛋,這個險不能冒。

“少東家,您這是胡鬧啊。”南街蘇記糧鋪大掌櫃侯善榮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一蓬白花花的胡子吹得老高,輪資歷他僅次於布莊張大掌櫃,所以他在蘇記的經營策略上往往也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話的人。

“少東家盤算過其中的風險沒有,囤積那麽多的糧食,先不說囤積困難,黴變防潮蟲蛀都會造成極大損失,更重要之原因是南方大旱僅僅是道聽途說,萬一判斷有誤,將會斷送蘇記全部家業,到時候別說是少東家您,便是我們這些蘇記老人也無顏泉下見老東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