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行仁政的真實後果(第2/6頁)

葛伯很高興,收下了牛羊,可是沒拿它們作祭品,直接下肚了。

商湯又派人去問:“牛羊都給你了啊,你怎麽還不祭祀呢?”

葛伯心裏罵,幹涉我國內政啊!可到底是街坊鄰居,不好駁了面子,於是又找借口,說:“我們很想祭祀啊,可是沒有糧食做祭品。”

商湯一聽,沒糧食啊,好辦,我有,我給你——嗯,不對,二十一世紀的政府扶貧都說什麽“輸血不如造血”,我幫你們造血好了。商湯派了自己手下的農夫去葛國,年輕力壯的幫葛國人種地,年老體弱的給種地的人送吃送喝。

葛伯一看,好哇,這麽多人非法越境,簡直不把我葛伯放在眼裏啊!怎麽辦呢?葛伯太壞了,帶人攔住那些送飯的,搶,誰要不老實就殺了誰。送飯的行列裏有一個可愛的孩子,端著飯,端著肉,高高興興地走向田壟。葛伯看見了,招呼手下說:“把這孩子殺了,把東西搶了!”

手下人都很吃驚,問:“這可是個小孩子啊,您怎麽下得去手啊!”

葛伯說:“我既然注定了要成為大反派,總得把壞事做絕吧?有什麽事能比殺一個無辜的小孩子更惡劣的呢?”

這個小孩子就這麽死了。《尚書》裏說“葛伯把送飯的人當成仇人”,說的就是這档子事。而商湯就是為了這個孩子的死而起兵攻殺葛伯。天下人都說:“商湯這可不是為了搶奪天下的財富,而是為了那個小孩子報仇。”商湯的第一桶金就是葛國。

後來,商湯出征一共十一次,戰無不勝。

——打斷一下。既然孟子說《尚書》裏說“葛伯把送飯的人當成仇人”(葛伯仇餉),我們還是先看看《尚書》好了,到底葛伯表現得也太壞了,壞得更像個被宣傳出來的人物,他不會也是個居心叵測的政治宣傳的犧牲品吧?

《尚書》裏有篇《湯征》,但正文早就丟掉了,只剩了一句話的序言,是說:“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意思是:商湯討伐夏朝的諸侯,葛伯這家夥不搞祭祀,商湯就打他,為這事作了這篇《湯征》。——從這裏看,事情好像有點兒影子似的,但只說了葛伯沒搞祭祀,可沒說他殺小孩子。

《尚書》裏再有的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也就只有一篇了,好在全文完整,篇章的題目叫做《仲虺之誥》。仲虺(讀“毀”)是商湯的一個小弟,在商湯滅掉了夏桀之後,開創了商朝,自己做了天下之主,把夏朝的末代君王夏桀放逐到了南巢。後來商湯覺得自己這種做法比起古代聖王來好像有著不小的差距,越想越慚愧,這時候,當小弟的這位仲虺就出來給大哥解心寬了,跟大哥說:“您這麽做是對的,對的,對對對的,完全符合天意,沒什麽可慚愧的。”這篇解心寬的文字就是《尚書》裏關於葛伯的唯一的線索——《仲虺之誥》。

咱們先來看看原文:

湯歸自夏,至於大坰,仲虺作誥。

成湯放桀於南巢,惟有慚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仲虺乃作誥,曰:“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有夏昏德,民墜塗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茲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於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繁有徒。肇我邦於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戰戰,罔不懼於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聽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予後,後來其蘇。’民之戴商,厥惟舊哉!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引這段文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四書五經”對中國傳統影響深遠,現代人應該學習。只是學起來稍有一些難度,先別說把它們的意思搞明白,單是把這幾部書裏的字給認全了就少說也得花上幾年的工夫。《尚書》是“五經”之一,在古代就以古奧著稱,我順手摘引一段,給大家見識見識,感受一下學習“四書五經”是件任重道遠的工作,還是盡早學習為好,當然,從《孟子趣說》這樣可愛的書入手是最方便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