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GPS路線分析

《孟子》七篇中的“公孫醜篇”到這裏就全部結束了,可是,我的話還沒結束。孟子在齊國的這些故事我們很值得通過兩篇文獻再回顧一遍。第一篇是周廣業的《孟子出處時地考》。前文說過,《孟子》這書和它同時期的很多作品一樣,不是按時間順序來編排的,所以,從中領會思想也許相對容易,但要把主人公的人生軌跡梳理清楚卻有很大的難度。比如,書裏上一段剛剛說完孟子進了廁所,緊接著的下一段裏卻可能在描寫孟子如何大吃大喝;或者剛剛講完辦喪事,接著就來一段卡拉OK。

臟活兒、累活兒總得有人來幹啊,周先生不辭辛苦,硬是把孟子的生平給我們梳理出來了。在前邊認真讀過《孟子》原文的人要是讀了周先生這一段原文必定會感到很有收獲:

山東之國,號齊強大,其地勢雄於天下,宣王侈然有撫蒞華夷之意,招徠文學遊學之士,以為圖王不成,猶可稱霸也。【齊國是山東大國,很占地利,齊宣王有點兒飄飄然,廣攬各地人才,覺得自己就算稱不了王,至少也能做個霸主。】

孟子見天下大亂,民生憔悴,冀王可為湯武,跋涉千裏,始至境,問禁而入,然未即見王也。【孟子看天下亂得不像話,自己得出出力了,看來看去,覺得齊宣王還算個可造之才,說不定能成為當代的商湯王、周武王呢。好吧,看清了形勢,那就投奔這位老板吧。孟子開始走自己的文化苦旅,好容易才到了齊國,但還沒有見到齊王。】

過平陸,與大夫孔距心善處焉。【孟子經過平陸的時候,和齊國大夫孔距心處得不錯。這位孔距心可中了孟子的圈套。孟子問他:“如果您手下有個士兵,一天之中掉隊了三次,那您是不是要開除他呢?”孔距心說:“那還用問,當然開除他了!”……前文出現過的這個場景就是孟子才到齊國的時候所發生的。後來孟子見到齊王,很得體地把孔距心表揚了一番。】

齊相儲子以幣交,且言於王。【這件事要到“告子篇”才會提到,暫且放過不提。】

王疑其必有異,使人瞷之,而孟子終守不見之義,萬章、陳代之徒並疑之。【這句所說之事分別見於《孟子》後文的“離婁篇”和“滕文公篇”,咱們也先放放。】

既而王求見甚迫,乃由平陸之齊,屋廬子以季任故事,度必一往報儲子,孟子卒不往。三見齊王,未嘗言事,適從胡龁聞易牛之事,喜曰:“是心可以王矣。”【孟子雖然來到齊國,卻始終不去進見齊王。他也死性子,任憑別人怎麽說,自己都有一套道理,反正說不見就是不見。前文咱們已經了解,孟子是非得讓齊王來請自己不可,為了這個他不是還裝過病嗎。後來孟子總算見了齊王,卻又愛答不理的。這倒讓人奇怪了:他本來不是很希望能幫助齊王有所作為嗎?怎麽等真到了齊王身邊卻變了樣呢?別急,他老人家在觀察呢。後來他聽胡龁說齊王把祭祀用的牛換成了羊這件事情,終於喜形於色,說:“有這種心就足可以稱王天下了!”——這段故事在上本書講“梁惠王篇”的時候是一個重要情節,還講了“君子遠庖廚”那套道理,也告訴我們現代社會的男士們:珍重道義,遠離廚房!】

他日,王問桓、文,孟子即語以王道。【“梁惠王篇”裏的那段——齊宣王問道:“你能給我講講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霸主的事嗎?”孟子答道:“嘿嘿,我們這些孔門弟子誰都不尿他們那壺!所以呢,這兩位的事我是一問三不知,您問我是問錯人了。不過,您要是想聽我說點兒什麽,那我就跟您講講怎樣以德服人、稱王天下的王道吧。”】

王雖自惛不能進,而敬禮有加,奉為賓師,班視列大夫,前後進說甚多,所陳必堯舜之道,王稍稍厭之,甚至語以境內不治,顧左右而言他。【孟子說的雖然好聽,可齊王不大聽得進去。齊王還算夠意思,就算不愛聽孟子的大道理,照樣尊重孟子,給孟子高規格的待遇,讓孟子擔任齊國大夫。孟子這時候就學唐僧了,一得著機會就說,說的全是堯舜之道。齊王被孟子說煩了,這就是“梁惠王篇”裏的那段——孟子問:“如果國家治理得不好,又該怎麽辦?”王顧左右而言他。】

而孟子亦以母喪去職,自齊葬魯,棺槨衣衾之美,殆過父喪時,後竟因此為臧倉所毀。【齊王開始對孟子“顧左右而言他”了,孟子也正在這個時候因為母親的喪事而離職,從齊國返回魯國。喪事辦得規格很高,比以前給父親辦的喪事還高——這就是現在“公孫醜篇”裏前文說過的,而這件事後來在魯國成了臧倉借以攻擊孟子的把柄——事見“梁惠王篇”最後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