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俠天下無敵(第2/2頁)

那,這位百裏取天下的高人是誰呢?

就是孟子翻來覆去講了一輩子的周文王,商湯王也是。關於這一點,後面孟子還有詳述,我們也留到後面再說。現在,孟子講了,百裏都可以取天下,邏輯就是,魏國可遠遠不止百裏啊,所以呢,人家百裏都能取天下,我們魏國多少倍於百裏,只要照著人家當年的路子去走,取天下不是更容易嗎!

那,當年人家走的是什麽路子呢?

老生常談又來了:仁政。

孟子說:“您得對人民群眾施行仁政,刑法要少些,稅率要低些,種田的讓他們好好種田,年輕人讓他們好好學學孝悌之道,這樣呢,人們在家會孝順父母,會尊敬兄長,在社會上呢會好好追隨上級領導,如果一個國家能做到這些了,那麽,就算只讓大家拿著木頭棍子也足以打敗秦國和楚國那些職業軍人了。”

孟子又描述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前景,他又接著解釋,為什麽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前景其實是可能的:“秦國和楚國他們看上去很強大,但是,他們征兵很重,這就妨害了農時。農業生產受到影響了,大家都饑寒交迫、妻離子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時候,您的仁義之師只要一去,‘起來,受苦受難的奴隸,起來,饑寒交迫的人’,人心全會歸向您的,誰能擋得住呢?所以說‘仁者無敵’,就是這個道理啊!”

——“仁者無敵”出現了!

早期的香港武打片裏經常有人說這個“仁者無敵”,我最早以為是“忍者無敵”,以為是在誇日本忍者,是說忍者是最厲害的高手,後來才知道是“仁者無敵”。可是,那些武打片裏雖然總是說這個“仁者無敵”,可一點兒也看不出有什麽仁政與和平的味道——如果真的都是“仁”了,那也就不是武打片了。

這些早期武打片雖然都很爛,但是啟發了我一個道理,那就是——“仁者無敵”這四個字只能說說,只能當做招牌,真正管用的還得是打。

靠仁政以百裏取天下的事情即便真的有過,但是,時代早就變了,而且,大家注意到沒有,孟子這次重申他的仁政主張,還像以前一樣屬於綱領性的內容,還是缺少細化的步驟和量化的指標。看來這就是思想家和改革家的一個重要區別。

孟子專案組的組長劉三吾評論過孟子“就算只讓大家拿著木頭棍子也足以打敗秦國和楚國那些職業軍人了”這句話,認為是“迂且遠”,他在這點上說得還是有些道理的。但是,我們如果因此而抑孟子、捧商鞅,就應該先想一想我們是站在什麽立場上說話,當我們看到秦國迅速強大起來的時候,在贊嘆它的時候,想沒想過:如果我們不是旁觀者,不是秦王,而是生活在秦國的一介卑微草民呢?

很多事情都是看似簡單,但越想就越覺得復雜,越難下個結論。這個問題,後面慢慢再談吧。

梁惠王雖然尊敬孟子,卻始終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孟子也沒轍,收拾了竹板兒往外走。梁惠王聽著遠去的竹板兒聲,還夾雜著孟老夫子的山東話,越去越遠:“啷裏個啷,啷裏個啷,啷裏個啷裏個啷裏個啷。我打竹板兒,笑哈哈,大王他是個榆木腦袋瓜……”

梁惠王其實也不容易呀,這時候,他歲數也大了,身體也不行了,一大堆糗事大概又搞得他心裏很窩火,終於,他有點兒頂不住了。

梁惠王虛弱地靠在床上,這個時候,兒子來了。這個兒子,就是未來的梁襄王。梁襄王心疼地看著虛弱的父親,關心地說:“老爸,您得多注意健康。”

梁惠王哼了一聲,“廢話!”

未來的梁襄王說:“現在醫生說了,單是生理健康不是健康,還得心理也健康。我看您老人家總是心事重重的,應該排解一下才好。”

“怎麽排解?”

“老爸,我特意為您從魯國請來一個文工團,魯國不是在山東嗎,所以文工團裏邊有個特別會說山東快書的,我讓他給您說一段——”

梁惠王一聽這話,立時兩眼圓睜,指著不肖子吼道:“臭小子,別跟我提什麽山東快書,再提我跟你急!……”

話音才落,梁惠王“咕咚”向後一仰,死了。

舞台帷幕落下,梁惠王莊嚴謝幕了。下面出場的就是梁惠王的兒子梁襄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