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天下治端拱而治李淵唐朝的建立(第2/3頁)

武德六年,李世民打敗山東徐圓朗等人;

武德七年,江淮一帶最後的割據英雄輔公祐也被俘殺,大唐江山一統。

此時,高麗、百濟、新羅等小國紛紛來拜,皆被大唐賜封為國王。

所為這一切功勛,雖皆為諸子諸將所成就,但憑心而論,也皆與李淵的“英明”領導分不開。

武德八年,老皇帝李淵覺得大功告成,便在終南山造太和宮,準備住進新修的宮殿頤養天年,享受勝利大果實。

武德九年,陰歷六月庚申,發生了眾所周知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掉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三人同父同母),並誅除十個年少的侄子。

一日之內,二子十孫橫死,老英雄驚悸惶恐,不亞於當年病榻上的隋文帝。畢竟李淵聰明人,“八月癸亥,詔傳位皇太子(李世民)”。老頭自為“太上皇”,徙居地勢低窪的弘義宮(太安宮)。

雖經喪子喪孫之痛,畢竟當國的仍是自己親兒子。貞觀九年六月(公元635年),李淵善終於太安宮,年七十。“人生七十古來稀”,李淵這輩子活得還不錯,惟一可惜的是,壯年時代老哥們叱咤風雲的事跡,皆為二兒子唐太宗及其刀筆下臣所掩,畢竟沒在後世留下“漢高祖”一樣的魄力十足、高大威武的形象。

另外,言及李淵,值得一提的,當屬其最重要的兩個“元從功臣”劉文靜和裴寂。

想當初太原起兵,李淵假稱高君雅、王威勾引突厥,急得二人跳腳大叫:“造反的正是你李淵,難道你想殺我們!”正是劉文靜以第三者姿態“義正辭嚴”跳出怒斥兩個倒黴蛋,並喝令一旁不知所從的太原府兵士收捕高、王兩人,由起,唐之為唐,才走出至為關鍵的一步。

後來,劉文靜又豪氣英雄,深入突厥虎狼之地,為李淵“勾通”這些騾高馬大的胡人,消除了李唐進軍關中的後顧之憂。此後,劉文靜與隋師屈突通手下大將桑顯和潼關大戰,也絲毫不畏,擊敗對手,平定新安以西之地。李淵建唐,拜劉文靜為納言。劉文靜盡力輔弼,並刪定隋文帝時的《開皇律》為唐律,通行天下。不過,薛舉進侵涇州時,劉文靜在李世民手下為元師府長史,出軍爭利,大敗而還。幸運的是,除名之後,他又隨李世民進擊薛舉,一舉討平,因功復爵,並拜民部尚書。

武德二年以後,劉文靜自認為才幹均在裴寂之上,又屢有軍功,而官位反在這位老友之下,“意甚不平”,每次廷議,這兩位昔日的親密戰友“多相違戾”,互相給對方下跘子。怨恨之下,劉文靜酒後高言,以刀擊柱,大叫:“必殺裴寂”。由於心神不寧,劉文靜“家中妖怪數見”,估計是他精神恍惚、神經衰弱所至。劉文靜弟弟劉文超多事召禍,他召來巫師,“於星下被發銜刀,為厭勝之法”。正巧劉文靜一個愛妾失寵,婦人心毒,便上告劉文靜施行左道,詛咒朝廷。

李淵不顧舊情,馬上派人把劉文靜兄弟二人抓入大牢,並遣裴寂、蕭瑀等人審訊。劉文靜只承認自己因屈居裴寂之下,心懷怨望,酒醉狂言,並不承認有詛咒朝廷之事。此外,蕭瑀等人都認為劉文靜沒有重罪,李世民也極力救援,聲稱劉文靜有“定策功”,非敢謀反。“而高祖素疏忌之”,李淵本人對劉文靜的文才武略十分疑忌,裴寂又火上燒油:“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強敵,今若赦免文靜,必為後患!”此言正合李淵之意,便下令斬殺劉文靜、劉文超兄弟,抄沒其家。

一代智士劉文靜臨刑,撫胸而嘆:“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死年五十二。太宗繼位後,恢復劉文靜官爵,並讓其子劉樹義襲封魯國公,還準備把公主嫁給他。但劉樹義和其兄劉樹藝深怨唐朝,“又謀反,被誅。”

至於裴寂,由於和李淵是舊時狎呢的老哥們,入關後,進封魏國公,賜良田千頃。高祖受禪,前後左右最賣力的就屬裴寂,以至於加冕禮後,李淵馬上對這位老玩友說:“使我至此,公之力也”,立拜尚書右仆射,“賜以服玩不可勝計”,每天都派人賜禦膳送至裴寂家裏。

李淵視朝,必引裴寂同坐,“入閣則延之臥內,言無不從,呼為裴監而不名。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為比。”建成、世民兄弟,也無此“殊榮”。

但裴寂本性怯懦,“無捍禦之才”,出外打仗就成草包一個。劉武周等人進寇太原,他“自告奮勇”率軍前往,一敗再敗,打了一路,敗了一路,逃了一路。還朝後,雖遭李淵一番奚落,住了兩天監獄,“尋釋之,顧待彌重”。老友心氣相通,互相看見心裏就舒坦,李淵不可能嚴懲裴寂。[

武德六年,高祖遷裴寂為尚書左仆射,又特賜其可自己鑄錢。君臣兩人歡飲於含章殿,裴寂倒知道“滿則溢”的道理,叩請致仕。老李淵聞言,竟泣下沾襟,說,“不要走嗎,我倆要偕老安享榮華富貴,公為台司,我為太上,逍遙一代,豈不快哉!”宴畢,為安慰老友,馬上又冊裴寂為司空,每天遣尚書員外郎一人,輪流到裴寂府內值班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