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遠方的消息(下)(第4/5頁)

石堅首先就是第一卦《乾》。

《乾》卦上乾下乾,乾為天為健為馬為父為首。故為第一陽剛之卦。但在開始時,乾不長,因此這時剛而會折。故初九潛龍勿用。這第一解就與孔夫子修《易經》是兩樣的。但石堅這裏也提到此事。孔夫子修注時寫道:龍,德而隱者也,不易於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而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撥,潛龍也。

石堅在這裏寫道,孔子看得是德操,君子遇到逆境,不放棄道德修養,修煉功業。可這四個字,並不是單指潛龍德操,而是講述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要小心,不能強自出頭,反而最後失敗,小心地等待時機。潛伏在水中的巨龍,翅膀還沒有長齊啊,所以不能飛天九天之上,這時候不可妄動。但石堅又說道,潛龍忽用非是潛龍不舉。即使龍在水裏,也在滋養身體,以圖一舉飛天之勢。不是不作為,而是培養自己的根本。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劉備寄於劉表之下的時候,劉備所作所為。

石堅一解釋,這四個字變得就博大起來。當大儒們看到這一注解時,臉上全都變色。

但《乾》卦有兩個利見大人,石堅又作了解釋,首先這個大人含義很深奧,可以說是大人,也可能解釋比自己地位名望高的人,或者對自己有幫助的人,或者是有所作為。什麽樣的解釋就看它用在什麽樣的用場上。第一個利見大人,是九二之爻,見龍在田。這時候有了一些根本,可以有所作為了。但龍在田上,這時候還沒有飛翔。因此需要小心謹慎。但後面一個利見大人,是九五之爻,飛龍在天,乾卦到了這一爻時演變到了最高峰,這時候可以大有作為。這兩個利見大人字同義不同而。

總之,石堅這一注解,完全推開孔子等人的注解,而推斷它的本義。

這一篇注解完成後,這些大儒看了半天,也沉默了半天。一個不敢說話。

而且因為是第一卦象,石堅還說了一些關於其他卦象的意思。當乾卦演變到了上九,龍飛到了最高處,超過了自己的能力,還要繼續往上飛,就會力竭掉下來摔死。因此演變到這裏,開始從陽轉陰,進變到了第二卦象——地勢〈坤〉!但陰到了極致,就象龍一樣,始終飛不起來,會有什麽樣的結果,龍產生暴戾之氣。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因此,演變成第三卦——雲雷〈屯〉。

陰陽始交,雷雨漫天而來,天開始造就萬物。利靜處修正,利封候。國家之始,氣象更新。但國家草創,困難重重,所以要小心啊,才有了第四卦,山險〈蒙〉。經過一段時間治理,然後演變成第四卦——雲天〈需〉。天地始正,這時候以利涉川。一個國家也要頒布實施一些政策條例了。

但實施政策,就有爭議,然後有六卦——剛險〈訟〉。有爭議就有了第七卦,地水〈師〉,以王師征討震攝。

石堅又寫了,卦卦單獨成理,可卦卦又相連相生,石堅這裏只是從國家創立治理上講述卦卦象相連的原理。還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如一個制度,甚至一個作坊,一個人的事業,都可以適用。(一家之言,請勿參考)

這一來,就不是占蔔論卦那麽簡單了,一下子上升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

古今以來,修編〈易經〉的有多少人,比如胡大先生,孫大先生,石大先生,都向學生講過〈易經〉,甚至還動手修撰過。可哪裏象這樣論述過?

可關健石堅不是在強詞奪理,也不是篡改本義,句句都在理上。這些大儒們也不好說對還是不對,只好將自己的觀點放在文後,一下子刊登地報紙上,讓大家品論。

其實到了這時候,石堅才露出一點真面目。有許多學生看了這篇文章後,一個個撫手贊嘆,就是,天地間那麽大的動靜,這是聖人出世的征兆,怎可能只會寫寫一些普通的書籍。

於是許多人在報紙發表觀點,可持贊成的還是占了絕大多數。到了石堅修到第二十四卦〈復〉時,天下轟動。許多學子,每天眼巴巴地等待朝廷的報紙,以求一睹為快。幸好這時候造紙技術發達,紙張成本低,還有因為路程遠近不同,各個路都設有印刷工廠,朝廷用快馬送去一份報紙,就地印刷,並且留下一個空缺,讓各路商家做廣告,收回一些成本。否則以唐朝那種能當衣服穿的紙張,報紙發行到現在,朝廷還不知道虧空多少(唐朝紙筆都很貴,起居郎吳兢想要修史,因家貧沒有能力備紙筆。韋陟任小妾動用紙筆,世人譏其侈。然而紙張質量很好,並且很厚,李忠臣破潼關智光,自赤水到潼關,官吏用紙當作衣服圍在身上。如果紙薄的話,根本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