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匕現(第2/3頁)

他們都是石堅的嫡系,而且受到正宗的儒家文化影響很小,因此他們的想法也與普通官員不一樣,他們某種程度也受到石堅影響,凡事會從整個大宋的利益考慮。當然劉娥一死,小趙禎親政,不要說他與石堅的亦師亦友的關系,就憑石堅數次對趙禎的點撥,也會對石堅信任,況且相比劉娥,小皇帝的心胸也更為開闊。

當然這只是他內心的想法,可不敢向外人透露,如果說出來,他會立即推到午門外,讓劊子手處死。

他說道:“皇上為何有此一問?”

因為張士遜用的八百裏加急,所以到現在梅道嘉的機速房還沒有得知江寧府的情況。趙禎方才想起來,到現在他還不知道。於是將張士遜寫的奏折叫太監遞到他手上。

梅道嘉皺著眉頭問道:“為什麽張大人,沒有將那個王爺審問出來?”

雖然石堅寫了密信,讓他對克己,甚至整個趙匡胤與趙廷美的後人進行嚴密的監視。可這些人身份都尊貴,不要說他,就是劉娥如沒有證據,也不敢動他們。想想當初,趙匡義為了迫害趙廷美,偽造了那麽多證據,連他不是朕的親弟弟的話都說出來了,可見一斑。

因此梅道嘉只有派人監視,可什麽辦法也沒有。

蔡齊替趙禎回答道:“也許是這兩個邪教的長老級別不高,還沒有資格和見到這個王爺。”

不要說梅道嘉,就是整個朝廷都在想出各種辦法找出這個王爺。前段時間連元儼都曾懷疑和在暗中盤查過,但沒有半點收獲。

但蔡齊的話卻是說到正題上,整個天理教知道這個王爺的,也不過數人。而這些人現在都是李織的貼身心腹,而且為了他們的安全,這些人都在外面居無定所。就是想抓也無從抓起。或者用他們的家人來威脅他們,也未必有用,就是將他們家人抓起來,他們會前來自投羅網送死?

梅道嘉說道:“石大人是留下了三個安排,恕臣與石大人為了防止泄露,沒有向皇上與太後稟報。”

現在事情關急,否則石堅與梅道嘉這種行為都是嚴重地逾制了,要是在平時,輕則罷官,重則都有可能進大獄。當然現在也沒有人敢有這想法了,什麽叫事急從權!現在馬上連整整大宋都在搖搖俗墜,還什麽制,就是孔夫子復生,也不敢有所進諫。

事實就連坐在簾後的劉娥也能理解,畢竟還有一個什麽王爺,這些人平時連宮也常進來,弄得不好,連宮裏的太監中都有他們的親信。不看到真宗死後不久的那場叛亂?因此不能說,一說那些安排就不靈了。這也是為朝廷好,他也沒有在皇宮安放炸藥。

不過這種做法,等到平亂後,還是要批評的,這個頭不能開。但也是平亂後,現在不能說,怕傷了石堅的心。

趙禎一揮手,說:“朕恕你們無罪,請說。”

趙禎真的有些急了,一個花團簇簇的江山轉眼間就成了這個樣子。他連請都說了出來。

梅道嘉說道:“啟稟賦皇上太後,石大人曾留言,說過,如果邪教動亂,有兩個地方勢在必得。一是江寧府,二是京城。”

這個好明白,江寧府是南唐故都,如果讓李織得手,那麽叛黨的士氣將會大振。至於京城就更不要說了。如果京城失守,連小皇上與老太後的性命都有可能堪憂,甚至可以說,只要拿下京城,也就等於拿下了一大半的大宋。

“因此他囑咐臣在關健時候向皇上進言,這次就是皇上不召見微臣,微臣聽到消息也要寫奏本上報朝廷。”

這更是沒有辦法,如果事情不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梅道嘉就是進言了,也會讓劉娥懷疑,你們沒有事情做,一個大洋島,一個在京城,還要串通,你們想做什麽?

眾臣會意,連劉娥在簾後臉上也微微有些發燙。正因為她的猜忌,使事情變得更加復雜,不然這件事早就可以防患未燃,而且也省去梅道嘉少繞許多圈子。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怕打草驚蛇,因為石大人已經有了一個懷疑的對象。”

“哦,是誰?”趙禎興沖沖地站起來,如果能夠將這個人拿下,那麽京城的隱患必除。

梅道嘉繼續說道:“可是微臣沒有用,沒有找出他的證據。”

說著他遞上一張紙,趙禎都沒有經過太監,直接從龍椅上跑下來,接過,打開一看,上面只寫著兩個大字:克己。

“怎麽是他!”趙禎憤怒地說道。

他這是有原因的。相比於心狠心辣的太宗,真宗心腸就軟了許多,因為他知道當年的內幕,對趙匡胤與趙廷美的後人都大加封賞。後來這兩家枝盛葉茂也因為如此。同樣,無論是劉娥還是宋仁宗本人,也對他們兩家盡心撫慰。特別是這個克己與克脩兄弟,後者曾特允他出入禁中侍學,也就是陪著趙禎一道讀書,享有這榮光的宗室世子並不是很多。連他也聽過石堅講解的幾課。克己年長,但同樣,無論是真宗還是趙禎,對他也不錯。因為克己寫過一篇《雅樂圖》,真宗還在大清樓侍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