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後樂

石堅祖母腿摔斷的這些日子,他只收了一個人的禮,那就是汪知州特地從江寧府請來的名醫,雖然這個名醫也醫不好老嫗的腿,石堅還在心裏感謝汪知州。所以他才來為汪知州送行。

石堅一拱手說:“晚生祝汪知州一路順風。”

汪銓連說謝謝,他看著石堅,心想果然少年英氣過人,李舉人當初怎都看不到這個人呢,現在每半個月主動將女兒送到人家“團圓”,惹得鄉人笑話。他都懷疑石堅自投奔李家後,李恒有沒有看過這對祖孫,否則這樣一個人物,他都沒有注意。

石堅說道:“聽說汪大人調任嶽州,恰巧先父也在哪裏供過職,先父還帶晚生去過,晚生對哪裏依稀有些印象,特別是那裏的一處名勝,叫嶽陽樓頗為壯觀。現在為大人作一辭文,祝大人以後步步高升。”

“大妙,”汪銓聽了大喜,這少年除了在李府那三幅作品,以及自家門前碑帖和太白樓那首小詩,竟惜墨如金,從來不為別人寫字。可大家知道這少年性格孤傲,品行高潔,也沒有人生氣。現在主動少年幫他作辭,他能不高興。況且大家都看過他寫的詩詞,可沒有看過他的辭文。

他看到少年用又了一種書體,這種書體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讓人看了覺得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這時圍觀的和州官員和鄉紳都大叫了聲:“好!”

能不叫好嗎?這可是明代大師董其昌的書體,連一代大帝康熙也愛不釋手。

他們就看到少年寫道:

祥符九年夏,汪知州遷嶽州。恰予先父曾於嶽州供職,予幼時隨至之,先父攜小子登嶽陽樓一遊,至今猶記也。今送別汪知州,特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第一段寫完,眾人還不以為意,可越到下邊越讓他們驚訝,當石堅寫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眾人鴉雀無聲,全都睜大眼睛望著這個少年。

良久,汪銓彎下腰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受教了。”

石堅答道:“不敢,大人一路走好。”

說完推著輪椅,三人向回走去。

然而這群人還站在這裏發呆,汪銓也看過“石堅的”《西遊記》,故事固然有趣,可太過俚俗了。當然這時也出現了一些小說,但還沒盛行開來,長篇小說幾乎沒有。一般文人還看它不起。可這篇《嶽陽樓賦》一出,讓這些人全都震呆了。不說其中文辭優美,主要是其中志氣高昂。試問天下有幾人敢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句子。

石堅本著臉,可是他忍不住想笑,這時候算起來範仲淹才中了進士,還在不遠毫州擔任集慶軍節度推官(從八品)小官呢。他抄襲也不會露出馬腳。可是他沒有想到這篇文章一出固然使他名聲更響,可他以後入朝每次看到範仲淹就象做了賊樣的。

到了騰子京謫守嶽州重修嶽陽樓時,範仲淹想給騰子京作賦,可提筆卻無奈地嘆道:“我已經無筆可寫了,石相公全寫了。”

直到石堅離開許久,眾人才回過神來,汪銓望去石堅已經消失背影的方向嘆道:“此子將來將是我們大宋的棟梁。”

他才鄭重地將這張紙如捧泰山似的收好。

這件事越發使得石堅聲名登上鼎峰。但石堅還是每天寫字讀書,大門不出,或者每天講一回《西遊記》給老太太聽。

這件事過了十天,新任陶知州也到任了。天氣更熱,樹上的樹葉碧意也開始轉深。石家門口還象往日一樣安靜,有三兩讀書人來臨摹,但他們都不敢發出聲音。

突然遠處來了一行隊伍,這行隊伍裏有幾輛轎子,還有士兵在旁邊保護。隨著他們的前進,揚起一片灰塵。這些個學子都皺起眉頭,他們心想為了讓小神童安心讀書,連前任知州在石家門前都不敢大聲,這是誰家子弟這樣張揚跋扈?